海子铁路网

标题: 【80影像】京津掠影 [打印本页]

作者: 成都总机务段    时间: 2009-11-6 13:10
标题: 【80影像】京津掠影
    我记得我最后一次进首都还是上小学3年级的时候...事到如今已经16年过去了,回想这16年间我还真不知道首都已经成什么样子。
    这次因为伊朗伊斯兰共和国的铁路项目有机会前往京津城际参观访问,也有幸再访京城,相比于16年前的北京,唯一的感受就是我是乡下来的,没见过大城市...首都还是那样的美好,首都的天空依然是那样的湛蓝无瑕,感谢亲爱的首都人民亲手装扮出如此绚丽的城市!

    因为主要是参观,火车不多,风光不少,铁路设施设备同样不少,请大家细细品位首都喧闹中的那份儿宁静吧。看着中国铁路发展到了今天的地步,作为新一代的铁路设计人员,心里感概万千,有压力也有动力...

作者: 成都总机务段    时间: 2009-11-6 13:12
    10月29号凌晨出发,乘坐川航3U8881次航班抵达首都国际机场,乡下人来到首都,还真没有见到这么大的机场...
作者: 成都总机务段    时间: 2009-11-6 13:13
    机场快轨从东直门到这里就直接进T3了。
作者: 成都总机务段    时间: 2009-11-6 13:13
    硕大的穹顶,感受到了零距离换乘的快捷方便,也感到了今后作为土木工程师所承担的不易。
作者: 成都总机务段    时间: 2009-11-6 13:15
    同行的机械专业的小美女带了个比身家性命还重要的拉杆儿箱,里面装的东西全部是送TDB鉴定中心的材料,丢了就干脆不用回去了。:lol :lol

[ 本帖最后由 成都总机务段 于 2009-11-6 13:17 编辑 ]
作者: 成都总机务段    时间: 2009-11-6 13:18
    来到同样采用零距离换乘的车站,北京南站,新建成的火车站终于一改往日的场景。
作者: 成都总机务段    时间: 2009-11-6 13:19
    硕大优雅的候车室彰显中国火车站的新一轮变革。
作者: 成都总机务段    时间: 2009-11-6 13:20
    卡票和卡机的出现预示着中国铁路迈向了公交化的进程。
作者: king_du    时间: 2009-11-6 13:21
赶上直播了。真不忍心插入啊~
作者: 成都总机务段    时间: 2009-11-6 13:21
    独具匠心的候车室设计凸显的是紧随世界潮流但又不抄袭模仿的大度。
作者: 成都总机务段    时间: 2009-11-6 13:22
    时速350公里的CRH3型动车组体现的是中国铁路又一轮新的跨越。
作者: 成都总机务段    时间: 2009-11-6 13:24
    富丽堂皇的动车组车厢彰显的是尊贵是典雅,是对旅客无微不至的关怀。
作者: 成都总机务段    时间: 2009-11-6 13:25
    简洁明快的车厢内部,不同于常速客车的车灯设计,让人耳目一新。
作者: 成都总机务段    时间: 2009-11-6 13:27
    其实按照我自己的理解,动车组这类高速运动的物体,出售站票本身就是极度不符合安全的,毕竟高速运动的物体遇到紧急情况,站着的旅客往往是受伤最惨的。
作者: 成都总机务段    时间: 2009-11-6 13:28
    北京南到天津最快跑到了这么多,从天津回来的时候最快跑到了336。
作者: 成都总机务段    时间: 2009-11-6 13:28
    列车停靠武清车站,也许是中国第一条350高铁,京津城际的问题还是蛮多的。
作者: 成都总机务段    时间: 2009-11-6 13:29
    据介绍和多方了解,武清车站附近的无砟轨道出现了不均匀沉降,但是目前尚在沉降中,还未进行任何的处理,而轨道板还算是好的吧。
作者: 成都总机务段    时间: 2009-11-6 13:30
    选择用花来装饰站台,也向世人展示了中国铁路的变革和发展!
作者: 成都总机务段    时间: 2009-11-6 13:31
     并排的和谐号动车组,谁能看出这宁静下蕴藏的蓬勃动力呢?
作者: 成都总机务段    时间: 2009-11-6 13:32
    如果没有估计错误,天津车站是既有车站进行了改建,那边儿停着普通的25G。
作者: 成都总机务段    时间: 2009-11-6 13:32
    看了半天却非常不明白,天津车站就真的只有那么少的车么?:L :L
作者: 成都总机务段    时间: 2009-11-6 13:33
前面是首都方向,也就是我们来的方向。
作者: 京唐城际    时间: 2009-11-6 13:34
赶上直播................................
作者: 成都总机务段    时间: 2009-11-6 13:34
    太过于流线的兔子,侧面看起来真的不是那么好看啊。
作者: 成都总机务段    时间: 2009-11-6 13:35
    有了这么一群和谐号的存在,中国以后真的就没有现在那么大的感觉了。
作者: 成都总机务段    时间: 2009-11-6 13:35
    有的时候我真的就感觉我是个乡下人,真的没有见过如此庞大的车站地道...
作者: 成都总机务段    时间: 2009-11-6 13:36
    当然就更不可能见到这么庞大的出站大厅了。
作者: 成都总机务段    时间: 2009-11-6 13:37
    在德国博格公司的中方专家的带领下来到了京津城际参观,当然不能进去,再说我也不敢进去...
作者: 成都总机务段    时间: 2009-11-6 13:38
    位于路基地段的接触网拉线杆儿。
作者: 成都总机务段    时间: 2009-11-6 13:39
    接触网拉线杆儿看起来相当复杂,尤其是在桥上...其实也不怎么明白,为什么高铁要用钢杆儿呢?
作者: 成都总机务段    时间: 2009-11-6 13:40
    接触网杆儿拉线基础,表面上看是挺简单,背地里还不知道它怎么弄进去的呢。
作者: 成都总机务段    时间: 2009-11-6 13:41
    3显示的区间信号机,我觉得像是区间信号机...毕竟我不懂信号...
作者: 成都总机务段    时间: 2009-11-6 13:41
    前面的接触网采用的是车迷们俗称的“硬跨”,学名叫什么待我请教了接触网专业的人再说。
作者: 成都总机务段    时间: 2009-11-6 13:42
    普通的接触网杆儿,貌似应该是架设了回流线吧?
作者: 成都总机务段    时间: 2009-11-6 13:43
    显然这个我懂!公路跨线桥,上面儿竖着的是防护网,下面儿横着的是防抛网。
作者: 成都总机务段    时间: 2009-11-6 13:43
    左边的是京沪线的联络线,右边儿的是京津城际铁路。
作者: 成都总机务段    时间: 2009-11-6 13:44
    这是综合接地,免得接触网断了砸下来把通信信号设备给电坏了...
作者: 成都总机务段    时间: 2009-11-6 13:45
    小兔子就是跑得太快,而且不容易发现...
作者: 成都总机务段    时间: 2009-11-6 13:46
    不过动车的好处就是可以拍两次,所以上次拍虚了不要紧。
作者: 成都总机务段    时间: 2009-11-6 13:46
    这张好像是我拍得最好的小兔子了。
作者: 成都总机务段    时间: 2009-11-6 13:47
    打个长焦追追兔子,它跑得太快了,把握不好,撞杆儿了。:L :L
作者: 成都总机务段    时间: 2009-11-6 13:47
    左边那个应该是视频监控,但是右边那个不知道拿来干嘛使得。
作者: 成都总机务段    时间: 2009-11-6 13:48
    从这个角度可以看见的是六线并行,最远处的应该是老的京津铁路。
作者: 成都总机务段    时间: 2009-11-6 13:49
    京沪高铁的联络线虽然是采用有砟轨道,但是路桥过渡段还是和京津的设计基本上一样。
作者: 成都总机务段    时间: 2009-11-6 13:50
    当天的天津大雾弥漫,第一次见到DF11,却无奈地拍成了这样。
作者: 成都总机务段    时间: 2009-11-6 13:51
    这里显然是天津市区里面儿了,系杆拱跨越天津内环线。
作者: 宜宾东站    时间: 2009-11-6 13:51
啊 !赶上直播了!谢谢楼主:handshake :victory:
作者: 成都总机务段    时间: 2009-11-6 13:52
    这是哪条路?我记得上次有人提醒我了,我又忘记了...:L :L
作者: 成都总机务段    时间: 2009-11-6 13:53
    也许双拱肋的系杆拱可以增加跨度吧,这是个76的系杆拱,我们西成线用的64系杆拱,结果是个单拱肋...
作者: 成都总机务段    时间: 2009-11-6 13:54
    路桥过渡段往往是工程的难点,因为桥梁和路基专业都不怎么想管它,但是往往这就是影响线路质量和旅客舒适度的关键环节。
作者: 成都总机务段    时间: 2009-11-6 13:55
    桥梁综合接地,学名叫什么,下面儿还有呢。
作者: 成都总机务段    时间: 2009-11-6 13:56
    这就是上面那个物体的真实名字。
作者: 成都总机务段    时间: 2009-11-6 13:57
    可以看出,接触网悬于下拱肋上,而回流线架于上拱肋。
作者: 成都总机务段    时间: 2009-11-6 13:58
    大跨度系杆拱的支座,左边是盆支,右边那个好像是速度锁定器。
作者: 成都总机务段    时间: 2009-11-6 13:58
    如果我没有估计错,京津城际的地震设防烈度应该是8度,所以加个减小地震力的装置并不是不可以的。
作者: 成都总机务段    时间: 2009-11-6 13:59
    前面是进天津站还是去北京方向我不知道,毕竟我是外地人嘛。
作者: 成都总机务段    时间: 2009-11-6 14:00
    这里是天津车站的北门吧?
作者: 成都总机务段    时间: 2009-11-6 14:01
    天津车站居然可以从两边儿进!这太雷人了,我是第一次见到这样的火车站。
作者: 成都总机务段    时间: 2009-11-6 14:02
    北广场的前面还在修地铁呢,我们大家共同的感觉就是天津车站的天津两个字白天不容易看清楚。
作者: 成都总机务段    时间: 2009-11-6 14:03
    下次有机会再来天津就到这个楼顶上去,带个长焦打兔子。
作者: 成都总机务段    时间: 2009-11-6 14:04
    进入天津车站内部,隔着巨大的玻璃看看站台和人性化的无障碍电梯。
作者: 成都总机务段    时间: 2009-11-6 14:04
    还是巨大的穹顶结构,感觉和北京南站就是一个模子出来的。
作者: 成都总机务段    时间: 2009-11-6 14:05
    当天天津的雾气简直无与伦比了,都弥漫到候车室里面儿来了。
作者: 成都总机务段    时间: 2009-11-6 14:06
    最尾巴上面的两个站台,无柱式雨棚最大的问题就是那个丑陋的接触网杆直接立在的地面上,看着越来越觉得不协调了。
作者: 成都总机务段    时间: 2009-11-6 14:07
    大家一看就知道那只兔子才到天津,哪只兔子准备返回了。
    没有想到的是兔子居然是靠这样清洁的...:L :L
作者: 成都总机务段    时间: 2009-11-6 14:08
    远处一只烧酒,反正那个车我见过,懒得换长焦了。
作者: 成都总机务段    时间: 2009-11-6 14:09
    天津站候车室里面的清洁小车,样子挺可爱,但是不知道清洁效果怎么样。
作者: 成都总机务段    时间: 2009-11-6 14:10
    这样的候车室环境很好,但是希望的是中国不要每个车站都弄成北京南那种模式,需要创新,亟待创新。
作者: dogo    时间: 2009-11-6 14:10
估计不是雾把?是灰霾天气!
作者: 成都总机务段    时间: 2009-11-6 14:11
    天津的南广场,也是老的天津站广场,大家可以感受感受当天的雾气。
作者: 工作在秦沈    时间: 2009-11-6 14:11
标题: 回复 #29 成都总机务段 的帖子
那不叫拉线杆儿,学名叫锚柱!!
作者: 成都总机务段    时间: 2009-11-6 14:11
    宏伟的站房,唯独不好的就是上面那个大水桶...
作者: 工作在秦沈    时间: 2009-11-6 14:12
标题: 回复 #32 成都总机务段 的帖子
这不是去见信号机,所有客运专线去见均不设信号机,只在车站设信号机!!
作者: 成都总机务段    时间: 2009-11-6 14:12
    即将建成的意大利风情街,有兴趣的车迷可以两个一块儿来,不限性别哦:loveliness: :loveliness:
作者: 工作在秦沈    时间: 2009-11-6 14:13
标题: 回复 #33 成都总机务段 的帖子
学名叫硬横跨(区别于软横跨)或者硬横梁
作者: 成都总机务段    时间: 2009-11-6 14:13
    天津站真的大啊,成都车站啥时候也能有这么大啊?
作者: 小猪Z10次    时间: 2009-11-6 14:13
以后中国会出现越来越多这样的车站,而且很多都是两边都可以进站的
作者: 工作在秦沈    时间: 2009-11-6 14:14
标题: 回复 #33 成都总机务段 的帖子
学名叫硬横跨(区别于软横跨)或者硬横梁
作者: 成都总机务段    时间: 2009-11-6 14:15
    嘿嘿,啥时候咱也来海河观光?不过要等我有闲有钱了才去哈,不过我现在两个都没有。
作者: 成都总机务段    时间: 2009-11-6 14:16
    海河,还真是够大的啊,远处的天津貌似只有我下次再见了。
作者: 成都总机务段    时间: 2009-11-6 14:17
    夕阳的余辉映照在海河上,温馨的一面只有下次再来体会了。
作者: 成都总机务段    时间: 2009-11-6 14:18
    美丽的天津,唯一的区别就在于我更喜欢冬天依然生机勃勃的成都。
作者: 工作在秦沈    时间: 2009-11-6 14:18
标题: 回复 #34 成都总机务段 的帖子
这里不叫回流线,而叫PW线,作用和回流线差不多,但这是AT供电方式,不能叫回流线,另外我觉得你看的可能是最上边的那根线吧?那可不是回流线或者PW线,那是正馈线,和接触网一样是有27.5kv电压的。AT供电方式不能喝简单的直供加回流相比!!
作者: 成都总机务段    时间: 2009-11-6 14:19
    博格公司的人带着我们来到这里,实在不知道这是哪儿,反正就是买小商品的地方...
作者: 成都总机务段    时间: 2009-11-6 14:20
    北拱?是不是相当于西安的北门呢?
作者: 工作在秦沈    时间: 2009-11-6 14:20
标题: 回复 #42 成都总机务段 的帖子
一个事常规光学成像,一个是热成像!!
作者: 成都总机务段    时间: 2009-11-6 14:21
    才5点零几分,这里已经是人烟稀少了,换作是成都,或许这个时候才正式热闹的开始呢。
作者: 成都总机务段    时间: 2009-11-6 14:21
    和合二仙,当然必须是两个喽。
作者: 成都总机务段    时间: 2009-11-6 14:22
    我就先不说这是哪儿,不知道有没有天津的车迷知道这里的?
作者: Itany    时间: 2009-11-6 14:24
原帖由 成都总机务段 于 2009-11-6 13:47 发表
    左边那个应该是视频监控,但是右边那个不知道拿来干嘛使得。


那个是红外线监控头
作者: winnerboy628    时间: 2009-11-6 14:25
标题: 赶上直播了!
good!It's really good!
作者: 京唐城际    时间: 2009-11-6 14:25
原帖由 Itany 于 2009-11-6 14:24 发表


那个是红外线监控头

同意.......................
看了楼主发了半天,辛苦,辛苦.................................
作者: 工作在秦沈    时间: 2009-11-6 14:27
标题: 楼主辛苦,不过给你指证一点内容,仅供参考!!
楼主辛苦,不过给你指证一点内容,仅供参考!!回复 #29 成都总机务段 的帖子
那不叫拉线杆儿,学名叫锚柱!!
回复 #32 成都总机务段 的帖子
这不是区间信号机,所有客运专线去见均不设信号机,只在车站设信号机!!
回复 #33 成都总机务段 的帖子
学名叫硬横跨(区别于软横跨)或者硬横梁
回复 #33 成都总机务段 的帖子
学名叫硬横跨(区别于软横跨)或者硬横梁
回复 #34 成都总机务段 的帖子
这里不叫回流线,而叫PW线,作用和回流线差不多,但这是AT供电方式,不能叫回流线,另外我觉得你看的可能是最上边的那根线吧?那可不是回流线或者PW线,那是正馈线,和接触网一样是有27.5kv电压的。AT供电方式不能喝简单的直供加回流相比!!
回复 #42 成都总机务段 的帖子
一个是常规光学成像,一个是热成像!!
作者: 成都总机务段    时间: 2009-11-6 14:29
    这里唯一的缺点就是太贵了...一个中等大小的泥人就要我4位数...
作者: 成都总机务段    时间: 2009-11-6 14:32
原帖由 工作在秦沈 于 2009-11-6 14:27 发表
楼主辛苦,不过给你指证一点内容,仅供参考!!回复 #29 成都总机务段 的帖子
那不叫拉线杆儿,学名叫锚柱!!
回复 #32 成都总机务段 的帖子
这不是区间信号机,所有客运专线去见均不设信号机,只在车站设信 ...

    谢谢这位朋友的详细更正,我不是搞这个的,来到京津全是一塌糊涂,毕竟高速铁路也是第一次搞,目前西成线上面的这是设备在我们桥上面怎么设完全就是脑袋一团浆糊,来到京津看了半天也不是很明白,总觉得目前需要转变思路,以前常规铁路做多了,突然间转型高铁极度不适应,中国铁路的发展,感觉仅靠大学里面学的完全是扯淡...
    不知道这位兄弟伙是不是在高铁上搞过一段时间了?
作者: 新星    时间: 2009-11-6 14:32
开快车啊!不错!
作者: 成都总机务段    时间: 2009-11-6 14:33
    这里虽然只是5点过,但是冷清得让我觉得可怕...
作者: 成都总机务段    时间: 2009-11-6 14:34
    这张比较丢脸,整糊了...原因是前面那个博格公司的舒秘书影响手感...
作者: 成都总机务段    时间: 2009-11-6 14:35
    嘿嘿,回到北京,住在中铁二院北京分院,玉泉路上面儿,首都的夜色还是那样迷人。
    拍夜景不需要脚架!我就没有用。
作者: 成都总机务段    时间: 2009-11-6 14:36
    不过我是放在窗台上面照的,25秒的曝光,我的手还不是铁手。




欢迎光临 海子铁路网 (http://bbs.hase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