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子铁路网

标题: 你认为地铁/轻轨有必要安装屏蔽门吗? [打印本页]

作者: poohclr    时间: 2007-2-14 17:56
标题: 你认为地铁/轻轨有必要安装屏蔽门吗?
你觉得地铁或是轻轨有安装屏蔽门的必要吗?
作者: E2-1000    时间: 2007-2-14 18:47
很有必要
作者: QQme    时间: 2007-2-14 18:51
看情况,人流特别大的地方有必要的,别的地方我倾向于没有必要。
作者: antelope    时间: 2007-2-14 19:12
建设节约社会是很有必要的.空调节能很多.
作者: 上海铁哥    时间: 2007-2-14 19:21
安全第一很有必要
作者: bennyzhong    时间: 2007-2-14 20:09
有必要,但是如果用不同型号的车的话,那会制约车门位置,车厢长度,
司机停车位置也是一个问题,误差不能超过正负20厘米,在国铁看来实在不行(除非用自动停车)
作者: potato2006hk    时间: 2007-2-14 22:38
其實大部門人認為安裝屏蔽門的目的, 是防止有人墜入路軌, 所以才要安裝。不過, 其實絕大部份已安裝屏的地鐵線路, 其實都不是為了安全而安裝的, 是為了節約空調而安裝。 因為原來發現, 安裝了屏蔽門的車站, 其節約能源是比沒有安裝的多三成。 因為屏蔽門封鎖了空調在車站內, 不在隧道內溜走, 故非常節約能源。

如果不需要節約能源, 而只為了安全, 可考慮香港的地鐵東涌線的欣澳站, 安裝月台自動閘門。
作者: 妖精    时间: 2007-2-14 22:42
为了安全考虑,我觉得还是需要的
作者: 绿皮粉丝    时间: 2007-2-14 23:21
不主张,影响看车。
作者: yangmengran    时间: 2007-2-15 01:58
原帖由 绿皮粉丝 于 2007-2-14 23:21 发表
不主张,影响看车。

:handshake 这个理由支持:lol
作者: solarship    时间: 2007-2-16 13:10
安全第一 这个还是要牢记的
作者: hakutaka    时间: 2007-2-16 13:20
原帖由 antelope 于 2007-2-14 19:12 发表
建设节约社会是很有必要的.空调节能很多.

只有该车站客流很大,并且正线挨着站台且有高速通过车的车站才应该安装安全栅栏,屏蔽门反对。
1。节能其实不能很多,因为隧道里电器还要降温,需要加强通风。
2。列车风是副产品,不利用不符合节能原则。
3。屏蔽门和列车构成串联系统,可靠性相乘,可靠性降低。高密度小编组行车最怕低可靠性。
4。我国人力成本低,屏蔽门成本高。
5。屏蔽门作用有限只能防止意外坠落不能防止自杀,既成事故时,显著影响救援速度。

[ 本帖最后由 hakutaka 于 2007-2-16 13:24 编辑 ]
作者: 成局南段    时间: 2007-2-17 14:55
有必要啊~
作者: justlovingit    时间: 2007-2-21 15:48
即安全,又能节能
作者: blurry    时间: 2007-2-22 17:45
hakutaka网友在每个帖子里都说屏蔽门防止自杀没用论,但是至少上海地铁的屏蔽门是很难做到跳轨道自杀的。前面也有网友说屏蔽门确实不能防止自杀,因为可以头撞屏蔽门自杀,但是我们讨论的是防止跳入轨道自杀。只有站台工作人员才有资格手动打开门,除非是站台工作人员想自杀或者买通站台工作人员自杀,或者用炸药炸开屏蔽门自杀,我实在想不通还有其他办法跳入轨道自杀。
我还是希望hakutaka网友实地看一下上海地铁的屏蔽门,再来考虑自杀没用论。
作者: hakutaka    时间: 2007-2-23 00:19
原帖由 blurry 于 2007-2-22 17:45 发表
hakutaka网友在每个帖子里都说屏蔽门防止自杀没用论,但是至少上海地铁的屏蔽门是很难做到跳轨道自杀的。前面也有网友说屏蔽门确实不能防止自杀,因为可以头撞屏蔽门自杀,但是我们讨论的是防止跳入轨道自杀。只 ...

一个充分考虑灾难久远的屏蔽门系统才不能防止自杀,你根本不看清楚我说话的前提!
屏蔽门最经常的损失在于乘降时间的延长既效率和可靠性(因为是串联系统)降低。
作者: sakiba    时间: 2007-2-23 09:02
我以为,这个问题唯一的正解,恐怕只有因地制宜了吧。
没有必要去论证其绝对必要,也没有必要去完全否定。
的确那是一个各有利弊的设备,单独挑出来议论,似乎没有什么实际意义,关键是在整个运输系统中如何定位。
不是所有的路线、车站都必须装备,甚至在同一条路线中,也不是所有的车站都需要装备。
作者: tulsa    时间: 2007-2-23 18:01
不仅为安全考虑,很有必要
作者: blurry    时间: 2007-2-23 18:22
对疏散有影响和防止自杀好像没有关系。。。。。
屏蔽门防止自杀方面是没有问题的,这个首先要肯定。你的意思是乘客拿炸弹去车厢里面自杀?那这个和有无屏蔽门没有关系。我们只讨论屏蔽门的作用。因为屏蔽门也没有办法防止你喝毒药自杀。。。。这个不是一个主题。所以屏蔽门的存在可以有效地防止乘客跳入轨道自杀,请你举出例子和假设来推翻这个结论,谢谢!
至于对疏散的想法我也不能和你苟同,不过这个问题仁者见仁我没有意见,至少你的意见是设计者在整个系统的设计的时候都必须严格考虑到的。
作者: hakutaka    时间: 2007-2-23 21:50
原帖由 blurry 于 2007-2-23 18:22 发表
对疏散有影响和防止自杀好像没有关系。。。。。
屏蔽门防止自杀方面是没有问题的,这个首先要肯定。你的意思是乘客拿炸弹去车厢里面自杀?那这个和有无屏蔽门没有关系。我们只讨论屏蔽门的作用。因为屏蔽门也没 ...

你到现在也没举出他不会降低承浆效率的例子和所谓严谨的设计的例子。而我一再强调的是你不给设计成双方向手工可开启就是不严谨的,而不是你所谓的严谨。而且我一直说的在给予经营的前提下和对于大客流的场合并不适用,不是全部情况,特别的,如果自始至终不是出于经营这个前提条件,那么一切论述都没必要了。
作者: zhangyongfeng    时间: 2007-2-23 22:59
为了安全起见
还是应该安装的
作者: aceasuka    时间: 2007-2-25 02:46
不赞同,因为装了之后就不能跟对面的MM打招呼了。
作者: antelope    时间: 2007-2-26 13:37
原帖由 hakutaka 于 2007-2-16 13:20 发表

只有该车站客流很大,并且正线挨着站台且有高速通过车的车站才应该安装安全栅栏,屏蔽门反对。
1。节能其实不能很多,因为隧道里电器还要降温,需要加强通风。
2。列车风是副产品,不利用不符合节能原则。
...


1.节能不是不能很多,是很多很多,四成左右.广州地铁专门针对这个做过研究的.隧道里的电器?有什么高发热量电器?隧道里主要是电缆而已.而且安装屏蔽门以后隧道内形成密闭空间.列车行进产生的活塞效应让通风更加良好.
2.屏蔽门不光防止坠落也防止自杀.你觉得会有人在屏蔽门打开的时候站在门里等着被夹死这种方式来自杀吗?或者拼命的吧自己往屏蔽门和车体的夹缝里塞来自杀?
作者: antelope    时间: 2007-2-26 13:37
原帖由 hakutaka 于 2007-2-16 13:20 发表只有该车站客流很大,并且正线挨着站台且有高速通过车的车站才应该安装安全栅栏,屏蔽门反对。1。节能其实不能很多,因为隧道里电器还要降温,需要加强通风。2。列车风是副产品,不利用不符合节能原则。 ...
1.节能不是不能很多,是很多很多,四成左右.广州地铁专门针对这个做过研究的.隧道里的电器?有什么高发热量电器?隧道里主要是电缆而已.而且安装屏蔽门以后隧道内形成密闭空间.列车行进产生的活塞效应让通风更加良好.2.屏蔽门不光防止坠落也防止自杀.你觉得会有人在屏蔽门打开的时候站在门里等着被夹死这种方式来自杀吗?或者拼命的吧自己往屏蔽门和车体的夹缝里塞来自杀?
作者: hcyawl    时间: 2007-2-26 13:59
不能一概而论!国外也没有哪个城市全部的地铁都装的!可以根据客流量来选择安装,毕竟这项投资的开销非常的大。
作者: 津局津段0001    时间: 2007-2-26 14:31
没必要……的确影响看车……

但是半高的还可以……
作者: hakutaka    时间: 2007-2-26 17:50
原帖由 antelope 于 2007-2-26 13:37 发表
1.节能不是不能很多,是很多很多,四成左右.广州地铁专门针对这个做过研究的.隧道里的电器?有什么高发热量电器?隧道里主要是电缆而已.而且安装屏蔽门以后隧道内形成密闭空间.列车行进产生的活塞效应让通风更加良好 ...

隧道里有很多怕热的电器,特别是信号连锁设备。请你先搞清地铁里有什么再来下结论。你所谓的研究其实质是理论计算,非常空虚,所谓的节能实际上是参数上去设定,想得出大大地费能也照样仿真得出来。列车再活塞效应,隧道内也是死的,如果加装屏蔽门(半高的叫做安全栅),那么隧道通风功率必须加强很多,否则隧道设备可能故障,牵扯信号设备,会带来引起安全隐患。
作者: 铁路小亨    时间: 2007-2-26 18:16
关于这个讨论,请明确指出,修建屏蔽门的目的是防止自杀还是减少能耗
作者: cnil    时间: 2007-2-27 16:20
原帖由 铁路小亨 于 2007-2-26 18:16 发表
关于这个讨论,请明确指出,修建屏蔽门的目的是防止自杀还是减少能耗

防止意外应该是初衷~~什么节能之类的应该都是副产品...
作者: 铁路小亨    时间: 2007-2-27 20:46
原帖由 cnil 于 2007-2-27 16:20 发表

防止意外应该是初衷~~什么节能之类的应该都是副产品...

那安全珊足够,为何还要费劲花钱修屏蔽门呢?
作者: antelope    时间: 2007-2-28 09:12
原帖由 hakutaka 于 2007-2-26 17:50 发表

隧道里有很多怕热的电器,特别是信号连锁设备。请你先搞清地铁里有什么再来下结论。你所谓的研究其实质是理论计算,非常空虚,所谓的节能实际上是参数上去设定,想得出大大地费能也照样仿真得出来。列车再活塞 ...


怕热的电器?你知道路用设备的工作温度是多少吗?你知道地铁隧道里的正常温度是多少吗?拜托,没有实际接触过就不要乱发言.免得到时候又说我拿空调专业的招牌砸你.
顺便说一句,广州地铁二号线昨天刚拿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获奖主要原因有三.一是工艺,二是安全 ,三是节能.
作者: 铁路小亨    时间: 2007-2-28 10:06
原帖由 antelope 于 2007-2-28 09:12 发表


怕热的电器?你知道路用设备的工作温度是多少吗?你知道地铁隧道里的正常温度是多少吗?拜托,没有实际接触过就不要乱发言.免得到时候又说我拿空调专业的招牌砸你.
顺便说一句,广州地铁二号线昨天刚拿了国家科 ...

请给出你们的具体数据吧
作者: antelope    时间: 2007-2-28 12:00
原帖由 铁路小亨 于 2007-2-28 10:06 发表

请给出你们的具体数据吧


简单的说一些吧.

一般路用装备的工作温度标准是参考工业用设备的温度来制定的.要求是-40~85摄氏度.储藏温度还可以再高一些.

广州地铁的一些参数
一号线:30℃  站台 t=29℃二号线:29℃  站台 t=27℃

没有安装屏蔽门的线路隧道内温度和站台温度相当.安装屏蔽门后大约高出5~10度左右.

地铁系统内的热量来源主要是列车本身及空调占74%,照明灯箱占6%,设备5%,人员15%

根据二号线和一号线的对比测算.屏蔽门车站的冷负荷一般只有普通车站的一半甚至更少.

所以隧道内的设备是不会受到任何影响的.

[ 本帖最后由 antelope 于 2007-3-1 18:03 编辑 ]
作者: 上局浦段(合)    时间: 2007-3-1 16:32
原帖由 铁路小亨 于 2007-2-28 10:06 发表

请给出你们的具体数据吧

现在的情况是装了屏蔽门的线路运行得很好,你要质疑它造成了隧道温度升高影响设备工作,请你们先举出例子、数据来
作者: 上局浦段(合)    时间: 2007-3-1 16:43
原帖由 铁路小亨 于 2007-2-27 20:46 发表

那安全珊足够,为何还要费劲花钱修屏蔽门呢?

因为这个副产品的效益也相当不错
作者: hakutaka    时间: 2007-3-1 23:28
原帖由 antelope 于 2007-2-28 09:12 发表


怕热的电器?你知道路用设备的工作温度是多少吗?你知道地铁隧道里的正常温度是多少吗?拜托,没有实际接触过就不要乱发言.免得到时候又说我拿空调专业的招牌砸你.
顺便说一句,广州地铁二号线昨天刚拿了国家科 ...

你在已经强化隧道通风的场合还说这么多不是等于没说么?!我说的是什么?!我说的是不安装屏蔽门时自然(半机械)通风条件下和安装全高屏蔽门的条件下但是隧道通风不强化的对比!实际上你必须这么比节能才有意义,因为你一开始就设计屏蔽门所需求的隧道通风和没有设计屏蔽门所需要的通风功率相差甚远。否则,列车空调那么大的发热量给谁去?!
-40-85的工业温度范围是极限范围,就想军工品-55-125一样,实际必须距离很远。但是如果是原装没有设计的隧道,比如北京,你上屏蔽门但是不增加隧道通风功率,隧道温度上到60+,现在已经40+了(最热的时候)也是很容易的!
作者: hakutaka    时间: 2007-3-1 23:32
原帖由 上局浦段(合) 于 2007-3-1 16:43 发表

因为这个副产品的效益也相当不错

这个副产品是在不公平比照的前提下显得不错~这种比照方法往往是国内最惯用的伎俩。
正确的比照:非屏蔽门设计线路的环控功率/非屏蔽门设计线路安装屏蔽门后的环控功率 :屏蔽门设计线路的环控功率/屏蔽门设计线路但没安屏蔽门环控功率
错误的比照:屏蔽门对应线路的环控功率:屏蔽门对应的线路但还没装屏蔽门时环控功率
原因是屏蔽门对应线路已经把隧道通风(空调)功率增加,在采用的不是隧道空调的前提下,现有的测试是直接比照安不安屏蔽门纯属诡辩,是俨然不合理的,这样测试由于本身基数大且固定所以自然只有显著减少。而没有对应屏蔽门的线路(比如北京),隧道通风功率小,加上屏蔽门后,隧道通风功率必须大幅增加,那么这个时候对于站台的节能就必然显得大打折扣。

[ 本帖最后由 hakutaka 于 2007-3-1 23:38 编辑 ]
作者: antelope    时间: 2007-3-2 00:24
唉,跟你这种没有实践光知道愤怒的家伙真是没话说了,只能给你再解释一点.计算车站冷负荷/能耗的时候是已经把安装屏蔽门所需要加强的通风功率算在内的.并且强化通风所增加的能耗远远低于空调系统所降低的能耗.所以这么对比很公平.
这个问题实在没有和你讨论的必要了.建议你去相关部门上书吧.
作者: hakutaka    时间: 2007-3-2 00:38
原帖由 antelope 于 2007-3-2 00:24 发表
唉,跟你这种没有实践光知道愤怒的家伙真是没话说了,只能给你再解释一点.计算车站冷负荷/能耗的时候是已经把安装屏蔽门所需要加强的通风功率算在内的.并且强化通风所增加的能耗远远低于空调系统所降低的能耗.所以 ...

所以说你把已经包括在内的和没有包括在内的比较是没有意义的不公平比较。北京天津就没有包括在内,所以加装全高屏蔽门也不会体现节能特点,前边说过,各个车站有其固有特性。装划算还是不装划算应该具体分析,而不是你们有几个人张嘴就是一定要装……
作者: 上局浦段(合)    时间: 2007-3-2 08:37
原帖由 hakutaka 于 2007-3-2 00:38 发表

所以说你把已经包括在内的和没有包括在内的比较是没有意义的不公平比较。北京天津就没有包括在内,所以加装全高屏蔽门也不会体现节能特点,前边说过,各个车站有其固有特性。装划算还是不装划算应该具体分析, ...

现在的事实是新建线路基本一次性安装到位,既有线路也都在努力加装屏蔽门,不是说你一张嘴就能说得国家禁止安装屏蔽门:loveliness:
作者: 上局浦段(合)    时间: 2007-3-2 08:40
原帖由 hakutaka 于 2007-3-2 00:38 发表

所以说你把已经包括在内的和没有包括在内的比较是没有意义的不公平比较。北京天津就没有包括在内,所以加装全高屏蔽门也不会体现节能特点,前边说过,各个车站有其固有特性。装划算还是不装划算应该具体分析, ...

北京、天津地铁都是60年代的设计了,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绝对一流,但是时代是发展的,社会是进步的,不得不承认它的落后~~北京新建的5号线不是就装了屏蔽门了吗?
作者: hakutaka    时间: 2007-3-2 19:11
原帖由 上局浦段(合) 于 2007-3-2 08:37 发表

现在的事实是新建线路基本一次性安装到位,既有线路也都在努力加装屏蔽门,不是说你一张嘴就能说得国家禁止安装屏蔽门:loveliness:

我张嘴说的是安屏蔽门要极其慎重,屏蔽门不是白保丹,其优点并不像教科书上宣扬的那样,性价比根本就不是那么高。我因为不能认同地铁就是亏损的错误观点,才更强调整体经济性,特别是效率的确保。
作者: 上局浦段(合)    时间: 2007-3-2 22:58
原帖由 hakutaka 于 2007-3-2 19:11 发表

我张嘴说的是安屏蔽门要极其慎重,屏蔽门不是白保丹,其优点并不像教科书上宣扬的那样,性价比根本就不是那么高。我因为不能认同地铁就是亏损的错误观点,才更强调整体经济性,特别是效率的确保。

广州地铁二号线给出的数据,相对于同样A型车,同样6车编组设计的一号线,年节约空调用电10万度,你的效率能节约多少?数据?
作者: fanjx    时间: 2007-3-3 13:07
从环控的角度上来看,非常有必要安装屏蔽门
只是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实现屏蔽门国产化
作者: 铁路小亨    时间: 2007-3-3 16:09
原帖由 上局浦段(合) 于 2007-3-2 22:58 发表

广州地铁二号线给出的数据,相对于同样A型车,同样6车编组设计的一号线,年节约空调用电10万度,你的效率能节约多少?数据?

我想请问,相对于同样A型车,同样6车编组设计的线路,采用隧道空调和采用屏蔽门,效率能节约多少?
作者: 铁路小亨    时间: 2007-3-3 16:13
原帖由 上局浦段(合) 于 2007-3-1 16:32 发表

现在的情况是装了屏蔽门的线路运行得很好,你要质疑它造成了隧道温度升高影响设备工作,请你们先举出例子、数据来

又来了一个咬人的.我在请教你们数据,怎么这么大火气?:lol
我也有质疑,质疑的不是hakutaka说的,而是质疑必要性
南方情况我不了解,北京天津这种城市,请问环控要求低,还是否必要屏蔽门?
作者: 铁路小亨    时间: 2007-3-3 16:19
原帖由 上局浦段(合) 于 2007-3-2 22:58 发表

广州地铁二号线给出的数据,相对于同样A型车,同样6车编组设计的一号线,年节约空调用电10万度,你的效率能节约多少?数据?

     请问增加的设备费用,折旧费用,维修费用是多少?因系统复杂而增加的影子成本是多少?增强隧道通风增加的成本是多少?我不知道,请你给出
     只有这些成本的总和低于空调节电才是合理的,经济的吧
     广州的环境我不了解,根据我以前看到的相关论文,北京的环境条件下,装屏蔽门不经济,呵呵(指新线)
作者: 上局浦段(合)    时间: 2007-3-3 20:56
原帖由 铁路小亨 于 2007-3-3 16:13 发表

又来了一个咬人的.我在请教你们数据,怎么这么大火气?:lol
我也有质疑,质疑的不是hakutaka说的,而是质疑必要性
南方情况我不了解,北京天津这种城市,请问环控要求低,还是否必要屏蔽门?

呵呵,我可没咬人,我可是给了数据。不知道谁在乱咬。
有的人说了半天,可是除了他自己YY了两个数据没有一个数据来自官方、科研报告中的数据

[ 本帖最后由 上局浦段(合) 于 2007-3-3 21:01 编辑 ]
作者: 上局浦段(合)    时间: 2007-3-3 21:03
原帖由 铁路小亨 于 2007-3-3 16:19 发表

     请问增加的设备费用,折旧费用,维修费用是多少?因系统复杂而增加的影子成本是多少?增强隧道通风增加的成本是多少?我不知道,请你给出
     只有这些成本的总和低于空调节电才是合理的,经济的吧
     广州 ...

安全的成本是多少?人命的成本是多少?我不知道
请你给出
作者: 铁路小亨    时间: 2007-3-3 21:13
原帖由 上局浦段(合) 于 2007-3-3 21:03 发表

安全的成本是多少?人命的成本是多少?我不知道
请你给出

已经说了,安全珊可以满足安全需要.呵呵
所以就问你屏蔽门的经济性

此外,人命多少钱?我只知道人命不是无价的,也可以肯定不能为了所谓安全不计较成本。否则,应该封闭所有公路.貌似在公路上撞死的比地铁压死的多不少呢:lol
作者: 上局浦段(合)    时间: 2007-3-3 21:34
原帖由 铁路小亨 于 2007-3-3 21:13 发表

已经说了,安全珊可以满足安全需要.呵呵
所以就问你屏蔽门的经济性

此外,人命多少钱?我只知道人命不是无价的,也可以肯定不能为了所谓安全不计较成本。否则,应该封闭所有公路.貌似在公路上撞死的比地铁压死 ...

请问半高屏蔽门(你说的安全栅)需不需要增加设备费用,折旧费用,维修费用?会不会因系统复杂而增加影子成本?
作者: 上局浦段(合)    时间: 2007-3-3 21:37
原帖由 铁路小亨 于 2007-3-3 21:13 发表

已经说了,安全珊可以满足安全需要.呵呵
所以就问你屏蔽门的经济性

此外,人命多少钱?我只知道人命不是无价的,也可以肯定不能为了所谓安全不计较成本。否则,应该封闭所有公路.貌似在公路上撞死的比地铁压死 ...

城市道路不能封闭,不仅仅是成本问题,而是这是不符合城市交通的情况的,否则为什么中国两万公里的高速公路都进行了封闭?而城市轨道交通站台是可以封闭的
作者: asoya    时间: 2007-3-3 21:53
屏蔽门还是有必要的,主要是安全和保温的考虑,隧道总是要通风,如果能隔起来还是省不少电的,现在的对环保能源很看重,当然屏蔽门最好能国产化。对于栏杆来说,安全性还是不如门的,这个还是有体验,当你可以很方便看到列车的时候,人总是会想去张望,还有些人总想翻栏杆,何况这个栏杆是否有个门,仅列车到站才开呢?重庆轻轨是较低的那种屏蔽门,介于栏杆和屏蔽门之间。
作者: 铁路小亨    时间: 2007-3-3 21:54
原帖由 上局浦段(合) 于 2007-3-3 21:34 发表

请问半高屏蔽门(你说的安全栅)需不需要增加设备费用,折旧费用,维修费用?会不会因系统复杂而增加影子成本?

说的很有道理,是个讲道理的人!:handshake
首先说,个人认为屏蔽门和安全珊在中国现阶段都没有太大必要.个人观点.原因就是你引用的部分,成本问题
相对来说,安全珊由于体积,系统复杂性和牵扯环控复杂性等要小于屏蔽门,所以在环控要求不严格的地区,如果一定要"保证安全",可以选择价格相对低廉的方式.


原帖由 上局浦段(合) 于 2007-3-3 21:37 发表

城市道路不能封闭,不仅仅是成本问题,而是这是不符合城市交通的情况的,否则为什么中国两万公里的高速公路都进行了封闭?而城市轨道交通站台是可以封闭的

回答的非常好!逻辑清晰!
帮你回答,本质上城市公路和道路属于公共空间,显然不能隔离,但是行车道和行人空间也同样应该非物理隔离.
不说环控,也不类比,理性的分析自杀问题.,从北京地铁运营几十年的经验看,因为拥挤掉入站台的还没有确切案理(前几个月苹果园事件有可能,但没有官方解释),死的人主要是自杀.但自杀人员无论怎么设置安全门或屏蔽门都是有机可趁的.(事故~安全设置)而北京地铁调度人员普遍表示最害怕因为拥挤,关不上门而造成的高峰晚点.屏蔽门(安全门)因为多一个环节,站台人员推门复杂性增加,高峰时期影响运输可能性增加.这一点在一切分析安全们利弊的文章中都有所回避.
到底是一年掉下一个人影响30分钟行车危害大,还是每天每个车晚点20秒危害大呢?
作者: 铁路小亨    时间: 2007-3-3 21:58
原帖由 asoya 于 2007-3-3 21:53 发表
屏蔽门还是有必要的,主要是安全和保温的考虑,隧道总是要通风,如果能隔起来还是省不少电的,现在的对环保能源很看重,当然屏蔽门最好能国产化。对于栏杆来说,安全性还是不如门的,这个还是有体验,当你可以很 ...

      这个要分地区而论.资料普遍表明南方环控成本要高于北方.北京地铁的经验看,在扩大通风口的情况下,依靠列车风完全可以满足绝大多数时间站台温度控制.(夏天最热的两个星期困难)
作者: 上局浦段(合)    时间: 2007-3-3 22:00
原帖由 asoya 于 2007-3-3 21:53 发表
屏蔽门还是有必要的,主要是安全和保温的考虑,隧道总是要通风,如果能隔起来还是省不少电的,现在的对环保能源很看重,当然屏蔽门最好能国产化。对于栏杆来说,安全性还是不如门的,这个还是有体验,当你可以很 ...

重庆那是半高屏蔽门(即他们所指的安全栅),和天津地铁的一样
作者: 上局浦段(合)    时间: 2007-3-3 22:03
原帖由 铁路小亨 于 2007-3-3 21:54 发表

说的很有道理,是个讲道理的人!:handshake

谢谢:handshake
作者: 上局浦段(合)    时间: 2007-3-3 22:15
原帖由 铁路小亨 于 2007-3-3 21:54 发表

说的很有道理,是个讲道理的人!:handshake
首先说,个人认为屏蔽门和安全珊在中国现阶段都没有太大必要.个人观点.原因就是你引用的部分,成本问题
相对来说,安全珊由于体积,系统复杂性和牵扯环控复杂性等要小 ...

在我看来,半高屏蔽门体积是小,但是这对门的开闭电机的要求恐怕会更高(屏蔽门体积相对半高的大,但是由于所有设备都可以挂在门上,而站台上部的空间足够你安排设备,而半高屏蔽门的电机、网络控制设备装在站台下部,集成度恐怕更高,导致你所说的系统部稳定因素恐怕更多),而且同样需要做到和车厢门的同步开启,系统的复杂性是怎么减小的?还请你详解
作者: 铁路小亨    时间: 2007-3-3 22:24
原帖由 上局浦段(合) 于 2007-3-3 22:15 发表

在我看来,半高屏蔽门体积是小,但是这对门的开闭电机的要求恐怕会更高(屏蔽门体积相对半高的大,但是由于所有设备都可以挂在门上,而站台上部的空间足够你安排设备,而半高屏蔽门的电机、网络控制设备装在站 ...

就屏蔽门来说,有上悬挂式和下支撑式两中,其中后者和安全珊结构类似.但是因为"环控"的要求,屏蔽门的密封性,精密性都超过安全珊.价格也必然高于安全珊.技术经济角度看,除了所谓环控,屏蔽门基本没有超过安全珊的地方.各个城市的地面线路(绝大部分已经安装和即将安装防护设备的车站),以及快速公交车站普遍采用安全珊而非屏蔽门,是非常能说明问题的
作者: hakutaka    时间: 2007-3-3 22:24
原帖由 上局浦段(合) 于 2007-3-2 22:58 发表

广州地铁二号线给出的数据,相对于同样A型车,同样6车编组设计的一号线,年节约空调用电10万度,你的效率能节约多少?数据?

前边说得很清楚,由于每个车多摊出的秒数,每小时1列车,按1000人计算,每天2万人次的票款多少?一年365天少票款多少?
如果线路设计时决定不按照屏蔽门设计,那么隧道通风的电费会大幅减少,这时候还是这个10万么?显然不是!
作者: hakutaka    时间: 2007-3-3 22:28
原帖由 上局浦段(合) 于 2007-3-3 21:34 发表

请问半高屏蔽门(你说的安全栅)需不需要增加设备费用,折旧费用,维修费用?会不会因系统复杂而增加影子成本?

不会,前边我没说安全珊非得是电动的吧~其实可以是铁栅栏,只在车门口处留空嘛。这样,失足的几率就极大地被降低了。你说的费用,几乎可以说即便非要计算,也小到一定程度了。
作者: 上局浦段(合)    时间: 2007-3-3 22:29
原帖由 铁路小亨 于 2007-3-3 21:54 发表

回答的非常好!逻辑清晰!
帮你回答,本质上城市公路和道路属于公共空间,显然不能隔离,但是行车道和行人空间也同样应该非物理隔离.

行车道和行人空间当然隔离了,否则怎么有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人行道
但是由于太多必需要交叉的地方,所以全封闭是很难做到的,但是为了隔离它们,现在的高架即是一个例子。高架不也同样增加投资吗?
作者: 上局浦段(合)    时间: 2007-3-3 22:33
原帖由 铁路小亨 于 2007-3-3 22:24 发表

就屏蔽门来说,有上悬挂式和下支撑式两中,其中后者和安全珊结构类似.但是因为"环控"的要求,屏蔽门的密封性,精密性都超过安全珊.价格也必然高于安全珊.技术经济角度看,除了所谓环控,屏蔽门基本没有超 ...

地下车站安装屏蔽门除了安全以外,同时能节约空调。而地面车站无论你把屏蔽门修多高,其他地方无法密封,也是不能节约空调的,所以没必要安装屏蔽门,半高即可
作者: hakutaka    时间: 2007-3-3 22:33
原帖由 上局浦段(合) 于 2007-3-3 21:37 发表

城市道路不能封闭,不仅仅是成本问题,而是这是不符合城市交通的情况的,否则为什么中国两万公里的高速公路都进行了封闭?而城市轨道交通站台是可以封闭的

正因为虽然生命无价但是不能无价地没完没了地追加安全设备投入,所以你的这段就非常没有说服力——采用屏蔽门封闭站台,就目前来看是明显降低效率的和高造价高维护成本的相对低可靠的。
作者: hakutaka    时间: 2007-3-3 22:35
原帖由 上局浦段(合) 于 2007-3-3 22:29 发表

行车道和行人空间当然隔离了,否则怎么有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人行道
但是由于太多必需要交叉的地方,所以全封闭是很难做到的,但是为了隔离它们,现在的高架即是一个例子。高架不也同样增加投资吗?

如果按屏蔽门的逻辑,那么可以安个门,需要交叉的时候打开,不需要的时候关闭,怎么不做呢?!
作者: 上局浦段(合)    时间: 2007-3-3 22:36
原帖由 hakutaka 于 2007-3-3 22:24 发表

前边说得很清楚,由于每个车多摊出的秒数,每小时1列车,按1000人计算,每天2万人次的票款多少?一年365天少票款多少?
如果线路设计时决定不按照屏蔽门设计,那么隧道通风的电费会大幅减少,这时候还是这个 ...

我再提醒你一次,生命无价,你一年多卖2个亿的票也换不回一条人命。何况增加班次,车辆配置费用要增加多少?车辆折旧多少?……地铁是个公益事业,它的票价根本不够成本的。
你要是说到节约出来的时间多加了班次方便了群众我还认可
作者: 铁路小亨    时间: 2007-3-3 22:37
原帖由 上局浦段(合) 于 2007-3-3 22:33 发表

地下车站安装屏蔽门除了安全以外,同时能节约空调。而地面车站无论你把屏蔽门修多高,其他地方无法密封,也是不能节约空调的,所以没必要安装屏蔽门,半高即可

呵呵,我也是这么说的啊
看来你也是认同我的这个观点的,呵呵
作者: 上局浦段(合)    时间: 2007-3-3 22:39
原帖由 铁路小亨 于 2007-3-3 22:37 发表

呵呵,我也是这么说的啊
看来你也是认同我的这个观点的,呵呵

呵呵 是的,因为从来没有人干过在地面或高架线路安装和地下车站一样的全高屏蔽门的傻事,所以也就压根没想到过讨论这个问题。
作者: 铁路小亨    时间: 2007-3-3 22:46
原帖由 上局浦段(合) 于 2007-3-3 22:36 发表

我再提醒你一次,生命无价,你一年多卖2个亿的票也换不回一条人命。何况增加班次,车辆配置费用要增加多少?车辆折旧多少?……地铁是个公益事业,它的票价根本不够成本的。
你要是说到节约出来的时间多加了 ...

     如果让你用2个亿抢救一个人,恐怕你就会觉得划不来了.如果抢救每个人,都用2个亿,那我们创造的社会价值不够救人呢~~
     生命无价,不能简单用数字衡量,但是绝对不是不计成本.高速公路建设护拦也有人翻越被撞,但我们不能就此就把高速公路全部修成管道吧.一个道理.
     地铁是不是公益事业,是不是可以收回成本,是不是可以良性运行,请参考这个帖子吧:
     http://bbs.hasea.com/viewthread.php?tid=191298&extra=page%3D2&page=3
     简单说,绝对不能简单把地铁当成公益事业.这是中国学术界巨大的误区,牵扯很多集团利益关系
作者: 铁路小亨    时间: 2007-3-3 22:51
原帖由 上局浦段(合) 于 2007-3-3 22:39 发表

呵呵 是的,因为从来没有人干过在地面或高架线路安装和地下车站一样的全高屏蔽门的傻事,所以也就压根没想到过讨论这个问题。

呵呵,不得不告诉你,上海地铁5号线就有这样的全封闭车站,呵呵.别说从来没有
我原帖是要说明,安全珊价格低,如果环控要求不高,没有必要好大喜功的全部车站安装屏蔽门.在这一点上你也是赞同的,呵呵
作者: 上局浦段(合)    时间: 2007-3-3 22:53
原帖由 hakutaka 于 2007-3-3 22:28 发表

不会,前边我没说安全珊非得是电动的吧~其实可以是铁栅栏,只在车门口处留空嘛。这样,失足的几率就极大地被降低了。你说的费用,几乎可以说即便非要计算,也小到一定程度了。

噢,你说的安全栅竟然是这种啊。这事我还有例子,在重庆轻轨高架站台未加装现有的半高屏蔽门以前,就是用的你所说的这种安全栅,在杨家坪车站就发生过乘客坠落事件。具体的你自己打开看http://www.cqmetro.cn/xwzx/xwkb/389.htm
作者: 上局浦段(合)    时间: 2007-3-3 23:00
原帖由 铁路小亨 于 2007-3-3 22:46 发表

     如果让你用2个亿抢救一个人,恐怕你就会觉得划不来了.如果抢救每个人,都用2个亿,那我们创造的社会价值不够救人呢~~
     生命无价,不能简单用数字衡量,但是绝对不是不计成本.高速公路建设护拦也有人翻越 ...

呵呵,我不是绝对的说2亿换个人命,我想你也明白我只是想说生命无价。如果发生拥挤事故,导致百十人的群死群伤事故不是没有可能的。
正因为高速公路全封闭代价太高,所以它做不到,而它也不是就因此而放弃,几万公里的防护网恐怕花钱也不少,而且损坏锈蚀还时常得更换。还有一个重要问题,翻越高速公路而导致伤亡的最多是司机负责,高速公路公司从来没责任,而地铁里出了事故地铁公司就得摊上了。(会说你安全防护措施不到位云云)
作者: 上局浦段(合)    时间: 2007-3-3 23:02
原帖由 铁路小亨 于 2007-3-3 22:51 发表

呵呵,不得不告诉你,上海地铁5号线就有这样的全封闭车站,呵呵.别说从来没有
我原帖是要说明,安全珊价格低,如果环控要求不高,没有必要好大喜功的全部车站安装屏蔽门.在这一点上你也是赞同的,呵呵

呵呵 上海五号线这个我还确实不知道,学习了。对于此种奢侈浪费行为,我表示严重反对
作者: 铁路小亨    时间: 2007-3-3 23:09
原帖由 上局浦段(合) 于 2007-3-3 23:00 发表

呵呵,我不是绝对的说2亿换个人命,我想你也明白我只是想说生命无价。如果发生拥挤事故,导致百十人的群死群伤事故不是没有可能的。
正因为高速公路全封闭代价太高,所以它做不到,而它也不是就因此而放弃, ...

你的意思我是明白的.因拥挤掉下站台而发生的群死群伤事故,在世界轨道交通史上,还鲜有耳闻.群死群伤事故更多的是恐怖事件和火灾.与其安装屏蔽门防止群死群伤,不如把火车站的X光检查仪拿来,每个乘客的行李物品一一检查.为什么不呢?一样的原因,降低效率
作者: 上局浦段(合)    时间: 2007-3-3 23:14
原帖由 铁路小亨 于 2007-3-3 23:09 发表

你的意思我是明白的.因拥挤掉下站台而发生的群死群伤事故,在世界轨道交通史上,还鲜有耳闻.群死群伤事故更多的是恐怖事件和火灾.与其安装屏蔽门防止群死群伤,不如把火车站的X光检查仪拿来,每个乘客的行李物品一 ...

但是屏蔽门系统对效率的影响不大。中国的人口数量众多,以及素质的参差不齐,在中国发生这种危险的情况比外国要大
作者: 上局浦段(合)    时间: 2007-3-3 23:15
原帖由 铁路小亨 于 2007-3-3 22:51 发表

呵呵,不得不告诉你,上海地铁5号线就有这样的全封闭车站,呵呵.别说从来没有
我原帖是要说明,安全珊价格低,如果环控要求不高,没有必要好大喜功的全部车站安装屏蔽门.在这一点上你也是赞同的,呵呵

请问是哪个站?
作者: 铁路小亨    时间: 2007-3-3 23:17
     总结一句吧,其实翻过来掉过去就是这些内容:
     无论屏蔽门,安全珊还是其他设备,都是"装有装的好,不装有不装的好".但是不是现在要选择吗,就得分析.
      关于屏蔽门,安全珊的问题,现在的主流舆论(社会舆论和学术舆论)都是"只有装的好,没有装的不好".中国的特点就是,总是一个口风,呵呵.这是很不妥的.
     我个人觉得,在大部分线路上,二者目前都没有必要,说实话深层次的原因就是骗投资,骗补贴呢.地方政府的官员看着也高兴,显得现代话啊.但是很多情况是忽略轨道交通运营成本的.环控,并非没有道理,但是却成为政客政绩的嚎头.这是可悲的.
     如果用安全性说话的话,日本山手线客流巨大,乘客上下频繁,开通上百年,没有安全珊,不是也一直运用的好好的,高效,简单,合理.我们现在轨道交通投资紧张,经营困难.把思考更多的放在怎么解决运能与运量的矛盾上,比为了一些相对不重要的事情费心更重要

作者: 铁路小亨    时间: 2007-3-3 23:20
原帖由 上局浦段(合) 于 2007-3-3 23:15 发表

请问是哪个站?

具体记 不清楚了,05年去的.城市轨道交通区的TGV斑竹记锝清楚.你可以问问他.
印象中是拐弯之前的一个车站.当时非常震撼,居然屏蔽到这个程度了,呵呵
作者: yangmengran    时间: 2007-3-3 23:57
原帖由 铁路小亨 于 2007-3-3 23:17 发表
     总结一句吧,其实翻过来掉过去就是这些内容:
     无论屏蔽门,安全珊还是其他设备,都是"装有装的好,不装有不装的好".但是不是现在要选择吗,就得分析.
      关于屏蔽门,安全珊的问题,现在的主 ...我个人觉得,在大部分线路上,二者目前都没有必要,说实话深层次的原因就是骗投资,骗补贴呢.地方政府的官员看着也高兴,显得现代话啊.但是很多情况是忽略轨道交通运营成本的.环控,并非没有道理,但是却成为政客政绩的嚎头.这是可悲的.

我认为装肯定好,不装的最大好处是方便我们车迷看车、拍车

只是你说现在是否要装需要考虑,这个我同意。但是如果你现在不装,预留,那空调、通风按哪种设计?按不装的设计,等以后加装了这些设计量就有浪费;按装了的设计,在没有加装的时候站内空调通风量就会不够。

你说的第二个问题:...我个人觉得,在大部分线路上,二者目前都没有必要,说实话深层次的原因就是骗投资,骗补贴呢.地方政府的官员看着也高兴,显得现代话啊.但是很多情况是忽略轨道交通运营成本的.环控,并非没有道理,但是却成为政客政绩的嚎头.这是可悲的。这话是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地铁公司领导为了避免事故,特别是关乎人命的事故啊,不管怎样对他们都有影响,从这一点出发他们也要装屏蔽门。这一点他们的出发点也许自私了,但是对于乘客倒也不是坏事。我原来就听见很多朋友跟我说在公园前站(广州地铁一、二号线换乘站,二号线有屏蔽门,一号线刚加装,以前没有)换乘时,从二号线站台到一号线心里顿时觉得很恐怖,反过来就确觉得很安全。
作者: Lawi    时间: 2007-3-4 09:30
东京的通勤线和地铁都还没有屏蔽门,,还可以看多下车...
作者: 铁路小亨    时间: 2007-3-4 10:31
原帖由 yangmengran 于 2007-3-3 23:57 发表

我认为装肯定好,不装的最大好处是方便我们车迷看车、拍车

只是你说现在是否要装需要考虑,这个我同意。但是如果你现在不装,预留,那空调、通风按哪种设计?按不装的设计,等以后加装了这些设计量就有浪 ...

      还是这个话,装有装的好,不装有不装的好.权衡利弊以下结论.而且结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会出现不同
      关于通风和空调设计的具体参数,我不是内行,这个请内行分析.我只知道一个宏观的结论,就是南方对环控要求高,屏蔽门有可取之处,北方则相反.参考东京地铁(地铁,非地面通勤铁路).在使用空调列车之前,80年前建造的地铁环控也符合要求.在使用空调车后,采用隧道空调方式也得到了很好的解决.他们把主要精力放在服务乘客,增加密度和可达性上,增加客流,在各种环控方式下都获得了相当的经济效益,他们主要线路的客流均超过了中国各条地铁,但用到今天,也没有加装屏蔽门甚至安全珊(除最新修建的最高速度130的筑波急行,因为站台有130高速通过车,安装安全珊.).到底是什么样子更经济合理,世界的经验和中国的理论分析,出现了偏差.请问应该相信谁?
      关于你说心理恐怖的问题,主要是社会舆论作怪.北京地铁成功运营40年,伦敦地铁成功运营超过100年,还有各国地铁,普遍在没有安全门的情况下安全运营,从没有出现说乘客心理恐怖的事情.所以,出现这种状况,我很奇怪是中国人娇气,还是舆论的煽动

[ 本帖最后由 铁路小亨 于 2007-3-4 10:34 编辑 ]
作者: yangmengran    时间: 2007-3-4 12:07
原帖由 铁路小亨 于 2007-3-4 10:31 发表

      还是这个话,装有装的好,不装有不装的好.权衡利弊以下结论.而且结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会出现不同
      关于通风和空调设计的具体参数,我不是内行,这个请内行分析.我只知道一个宏观的结论,就是南方对环 ...

对,北方可以装半高屏蔽门。
他们的线路都没有屏蔽门,不会出现在公元前换乘时那么大的差异感。在一个有,一个无的线路转换时,你会很快发现屏蔽门的优势,你没有见过比它更好的,当然觉得它也不错,当你看到更先进的你才会发现它的落后。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呵呵 希望你来广州实地考察一下,噢,不行了,现在一号线公元前站也已经加装完毕屏蔽门了。

广州地铁一号线刚开通时,就有老人家在黄沙地铁站坠落,于是状告地铁公司安全防护措施不力。(我们已经有黄色安全线,她说黄色安全线太细,不明显,你和她怎么讲?)这也是我们在二号线下决心上屏蔽门的一个原因

我不是负责这一部分的,通风和空调的具体数据我会找一下提供大家讨论

[ 本帖最后由 yangmengran 于 2007-3-4 12:13 编辑 ]
作者: yangmengran    时间: 2007-3-4 12:31
呵呵,不过找到了一、二号线的数据也不具有完全可比性,两者修建的时间差了好几年,设备的改进对能源的利用率可能有影响,还有最关键的是二号线采用了集中供冷模式,在供冷模式上都和一号线有了本质上的区别
作者: hakutaka    时间: 2007-3-4 14:14
原帖由 yangmengran 于 2007-3-3 23:57 发表

我认为装肯定好,不装的最大好处是方便我们车迷看车、拍车

只是你说现在是否要装需要考虑,这个我同意。但是如果你现在不装,预留,那空调、通风按哪种设计?按不装的设计,等以后加装了这些设计量就有浪 ...

前边驳斥过你说的这个问题了,那么为了安全,全部都上军工级品质的东西,门全用能抵抗高爆炸药的行不行?!讲究安全不等于可以无节制地烧钱,更何况屏蔽门这个东西的功能,可以通过其他一系列廉价设计来抵偿,就比如说固定铁栅栏,还比如说地铁系统设计之初就以直通和同站台换乘为主,防止无效客流移动带来的失足,增加日本那样的发车音乐最大限度防止夹门或者冲撞已经启动的列车等等这些东西都做上,多出的成本不足屏蔽门的20分之一,但是足以将安全做到可以忍受的地步。
作者: shuai    时间: 2007-3-4 15:30
大站有必要,小站没必要
作者: hakutaka    时间: 2007-3-4 15:50
原帖由 shuai 于 2007-3-4 15:30 发表
大站有必要,小站没必要

长远看恰好说反,小站为降低人工成本,有必要;而大站本身人工减不了,所以倒没必要,让那些人去看着即可
作者: 上局浦段(合)    时间: 2007-3-4 22:33
原帖由 hakutaka 于 2007-3-4 14:14 发表

前边驳斥过你说的这个问题了,那么为了安全,全部都上军工级品质的东西,门全用能抵抗高爆炸药的行不行?!讲究安全不等于可以无节制地烧钱,更何况屏蔽门这个东西的功能,可以通过其他一系列廉价设计来抵偿, ...

在重庆轻轨站固定隔栅发生的旅客坠落事故已经给你列出来了,你怎么就不看呢?非要把你个人毫无论据支持的观点,或者很小的问题无限制放大
作者: 上局浦段(合)    时间: 2007-3-4 22:35
原帖由 hakutaka 于 2007-3-4 14:14 发表

前边驳斥过你说的这个问题了,那么为了安全,全部都上军工级品质的东西,门全用能抵抗高爆炸药的行不行?!讲究安全不等于可以无节制地烧钱,更何况屏蔽门这个东西的功能,可以通过其他一系列廉价设计来抵偿, ...

我们主要防的是普通乘客或物品意外坠落,没必要使用军工级产品,也没有支持无限制的烧钱
作者: hakutaka    时间: 2007-3-5 09:47
原帖由 上局浦段(合) 于 2007-3-4 22:33 发表

在重庆轻轨站固定隔栅发生的旅客坠落事故已经给你列出来了,你怎么就不看呢?非要把你个人毫无论据支持的观点,或者很小的问题无限制放大

几率有多少?单位几率的价格又是多少?!我说得很清楚,只要把机率降低到可以忍受就可以。有精力财力,就把工作都做在减少无效客流上,人员别乱窜,没人愿意失足下去!
作者: 上局浦段(合)    时间: 2007-3-5 10:20
原帖由 hakutaka 于 2007-3-5 09:47 发表

几率有多少?单位几率的价格又是多少?!我说得很清楚,只要把机率降低到可以忍受就可以。有精力财力,就把工作都做在减少无效客流上,人员别乱窜,没人愿意失足下去!

你的所谓屏蔽门影响火灾、列车脱线时人员逃生的几率又有多少?人员坠落伤亡的可以忍受几率又是多少?人员坠落伤亡不仅要导致诉讼、赔偿。列车运营的突然暂停,要是发生在高峰时刻会导致什么样的混乱?时这样搞突发事件好还是每趟车由于慢那么几秒好?就算那时刻少了几列车,也不会导致大的问题
作者: 我爱我城市    时间: 2007-3-5 16:26
很有必要   提高列车运行安全!!  还有一个作用就是使乘客安全舒适的候车以及乘降!!
作者: 铁路小亨    时间: 2007-3-7 10:39
原帖由 上局浦段(合) 于 2007-3-5 10:20 发表

你的所谓屏蔽门影响火灾、列车脱线时人员逃生的几率又有多少?人员坠落伤亡的可以忍受几率又是多少?人员坠落伤亡不仅要导致诉讼、赔偿。列车运营的突然暂停,要是发生在高峰时刻会导致什么样的混乱?时这样搞 ...

呵呵,现在老百姓就是被惯的
全世界各国城市轨道交通在无屏蔽门状态下,正常,平稳,高效的运用了多年,这经验就是到了中国不行了
作者: 上局浦段(合)    时间: 2007-3-7 11:12
原帖由 <i>铁路小亨</i> 于 2007-3-7 10:39 发表<br />

<br />
呵呵,现在老百姓就是被惯的<br />
全世界各国城市轨道交通在无屏蔽门状态下,正常,平稳,高效的运用了多年,这经验就是到了中国不行了

不是被惯的,但是必须得承认我们的国民素质还是有待提高

[ 本帖最后由 上局浦段(合) 于 2007-3-7 11:16 编辑 ]
作者: 上局浦段(合)    时间: 2007-3-7 11:21
亲历

  现场目击者回忆事发刹那间:人影一闪间响起急刹声

  据报料人程先生称,事发时他就站在距跳轨男子不远处等车。列车入站的一刹那,他发现旁边不远处一个人影一闪,随后便听见列车很大的刹车声,他当时呆了一会,然后看见一个穿黄衫的地铁工作人员跑到一旁敲响警钟。不多时,地铁工作人员就开始疏散在场的乘客,并引导乘客到售票处退票离站。

  另一位市民告诉记者,事发大约半个小时后,他到长寿路站乘车,看到在靠近列车进站的铁轨上仍然有明显的血迹,当时跳轨者已经被搬走了。

  首饰店店员黄小姐也告诉记者,自己刚过来换班,就听同事说因为有人跳轨地铁停运。

  随后,记者来到公园前站地铁一号、二号线换乘站台,发现这里一切正常。当记者问一位乘客是否知道今天下午长寿路站发生过跳轨事件时,这位不知情的乘客显得很惊讶:“不过地铁也不是第一次发生这种事情了。如果一号线也安装了屏蔽门,应当可以杜绝此类现象。”

  措施

  广州市为杜绝事故频频发生———一号线各站加装屏蔽门

  为杜绝屡屡发生的跳轨事故,广州市决定投入巨资在地铁一号线加设屏蔽门系统,地铁总公司已于去年12月23曰启动地铁一号线加装屏蔽门工程,并在黄沙站试验施工。预计到2008年底,地铁一号线各站台都将装上屏蔽门。

  据统计,广州地铁一号线从1999年6月全线开通至今已运营6年,发生的跳轨或“掉轨”事件超过50宗,部分是由于乘客不小心跌落造成,但一半以上则属乘客故意跳轨。

  据了解,广州地铁一号线加装屏蔽门工程的总投资金额为1.484亿元人民币。工程在黄沙站进行先期试验施工,其他15个车站将在今年11月后分4批施工,预计整个工程将在2008年12月全部完工。屏蔽门将站台公共区与隧道轨行区完全屏蔽,防止乘客跌落或跳下轨道而发生危险;同时,屏蔽门系统还减少了站台区与轨行区之间冷热气流的交换,既环保又节能。

  广州地铁二号线是中国内地地铁中第一个使用屏蔽门系统的地铁线路,自2002年12月开通试运营以来,没有发生过一宗乘客跳轨或落轨的安全事故。

  延伸

  一位地铁运营商负责人述说自杀危害———既误自身命又害其他人

  近年来,地铁已经成为自杀者的首选场所。一位地铁运营商负责人对记者说,一辆列车的停滞会影响到线路上所有运营的车辆,乘客通行和公共秩序也大受影响。在地铁自杀不仅对自己生命不负责任,对社会而言也是严重的不负责任。

  怎样才能遏制住这个势头,一直是地铁管理者的心病。广州地铁起步较晚,但在国内最先采用屏蔽门手段防止坠轨和自杀,不过采用这样的设施价格昂贵,而且时间漫长。在没有安装屏蔽门的一号线,负责监控闭路电视的安全人员需要长期紧密监视轨道边有异常举动的乘客,以力图阻止事件发生。

  据悉,今后广州地铁站内安装的摄像头将会越来越多,以构筑车站的安全网。在国外已经有新的研究,它将闭路摄像机拍到的影像与地铁站里空无一人时的图像进行对比,分析其中异样的像素,从而实时追踪。假如一团活动像素在几趟列车过去之后仍然留在图像上,那可能是一个无所事事闲逛的人,也可能是迷路者,甚至可能打算自杀的人。软件就能及时提醒安全人员,以应对曰益复杂的乘客环境。

  链接

  地铁一号线部分安全事故

  2000年2月18曰晚8时许,一名40岁左右的女士在烈士陵园西站跳轨,后被及时救出,无伤亡。

  2003年3月14曰,一位杨姓男子为了捡起掉落轨道的一枚车票,不顾车站工作人员劝阻,强行跳下轨道,并险些将工作人员一起带下轨道。幸亏车站立即采取紧急措施,才避免了一次人身安全事故。

  2003年9月8曰上午11时左右,一名中年女子在公园前站跳轨自杀,血溅站台,所幸只是被撞伤后脑,被地铁公司方面送往医院抢救。事故令西朗往广州东站方向的地铁运营陷于瘫痪达18分钟之久。

  2004年4月19曰下午1时25分,一名67岁的阿婆在杨箕站跳轨,被地铁工作人员救出后即被送往医院抢救。地铁运营为此中断了20分钟左右,直到下午2时才恢复正常。

  2005年4月13曰下午3时40分左右,一辆列车驶入芳村站时,突然紧急刹车,一名男子在铁轨上被撞倒,随后被送往医院。列车上数百乘客被紧急疏散,列车在站台停顿10多分钟,后发列车在其他站台陆续受到影响。

  2005年7月22曰下午3时许,一名男子跳进公园前站轨道捡票,工作人员发现后立即按下紧急停车按钮,呼啸而来的列车在进站后约30米处紧急停车,工作人员和在场乘客无不被惊出一身冷汗。后来,跳轨男子在工作人员和同伴的帮助下爬上站台。

此数据仅截止2005年,原文http://cws.aa.topzj.com/viewthread.php?tid=230360

[ 本帖最后由 上局浦段(合) 于 2007-3-7 11:30 编辑 ]
作者: hakutaka    时间: 2007-3-11 21:57
还是老话,如果安了屏蔽门,它可以打开屏蔽门,跳下去。压死后,你想往外抠,可不像没屏蔽门的展台那么容易和迅速了。如果门打不开,那么事故的时候,不易及早救援;而且门体本身阻挡就不易去救援事故列车没,大机械施展不开。
更主要的,为什么跳轨事故更多的西方国家也没有为此安装屏蔽门,就中国吃饱了撑的,钱多了烧的?显然是具有严重的被灌坏的倾向,严重的维权过度!从上层来讲,盲目求政绩,推卸责任,是不分青红皂白助长屏蔽门风的另一股势力
作者: hakutaka    时间: 2007-3-11 21:57
原帖由 我爱我城市 于 2007-3-5 16:26 发表
很有必要   提高列车运行安全!!  还有一个作用就是使乘客安全舒适的候车以及乘降!!

那你得先说什么叫安全
作者: 上局浦段(合)    时间: 2007-3-11 22:58
原帖由 hakutaka 于 2007-3-11 21:57 发表
还是老话,如果安了屏蔽门,它可以打开屏蔽门,跳下去。压死后,你想往外抠,可不像没屏蔽门的展台那么容易和迅速了。如果门打不开,那么事故的时候,不易及早救援;而且门体本身阻挡就不易去救援事故列车没,大 ...

再次请你到安装了屏蔽门的地铁站去参观参观,需要站务员拿钥匙才能将控制调到手动,然后才能手动打开屏蔽门。

如果已经发展到了需要大型机械进入站台施救,说明此事故的严重性,这种时候就是砸掉门也要进去。最关键的是:有屏蔽门影响地铁事故救援的吗?

西方国家做的就是对的?我们什么都要照着他们做?我已经说过,请你这次一定就我以下的话发表你的见解:西方国家的地铁建造时间早,整个空调通风系统量难以加装屏蔽门系统。看看韩国、香港的新线有没有装屏蔽门?
作者: hakutaka    时间: 2007-3-11 23:04
原帖由 上局浦段(合) 于 2007-3-11 22:58 发表

再次请你到安装了屏蔽门的地铁站去参观参观,需要站务员拿钥匙才能将控制调到手动,然后才能手动打开屏蔽门。

如果已经发展到了需要大型机械进入站台施救,说明此事故的严重性,这种时候就是砸掉门也要进 ...

不是西方国家有错误,而是上海这种门的做法就是错误的!屏蔽门系统我不是没见过,我倒觉得你缺乏对于这种系统的冷静思考,更缺乏对于高效系统的认知(上海地铁尤其停车效率很差!)。
作者: 上局浦段(合)    时间: 2007-3-12 00:17
原帖由 hakutaka 于 2007-3-11 23:04 发表

不是西方国家有错误,而是上海这种门的做法就是错误的!屏蔽门系统我不是没见过,我倒觉得你缺乏对于这种系统的冷静思考,更缺乏对于高效系统的认知(上海地铁尤其停车效率很差!)。

上海这种门的做法怎么错了?除了据说有在五号线高架车站搞全高屏蔽门。
屏蔽门系统你见过啊?你没钥匙能从站台往轨道方向打开屏蔽门?上海地铁的停车效率怎么差了?新线开通,新司机需要培训,老司机也不熟悉线路,出现某些对位不准都是很正常的,新线都是需要磨合的。
作者: 铁路小亨    时间: 2007-3-12 08:55
原帖由 上局浦段(合) 于 2007-3-12 00:17 发表
屏蔽门系统你见过啊?你没钥匙能从站台往轨道方向打开屏蔽门?

如果没有这个功能,一旦出现列车火灾,断电,脱钩,故障等系列问题,现找要是开门,在下去救援,再让乘客分批过来~~~
后果不堪设想
我突然在想,你是不是系统研究过屏蔽门,呵呵




欢迎光临 海子铁路网 (http://bbs.hase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