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成就中国高铁后发先至的华丽转身
9月10日,随着G1908次高铁列车6点31分从郑州东站发出,郑(州)徐(州)高铁正式开通运营,标志着中国高铁运营里程突破2万公里。从2008年的京津城际到郑徐高铁,8年间,我国高铁从无到有,再到如今的“公交化”密集运营,高铁正以它特有的“颜值”与“气质”改变着人们生活。 2008年《中长期铁路网规划》称,省会城市及大中城市间,环渤海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三大经济区块之间都建立城际快速客运系统,建设客运专线12万公里以上。具体拆分来看,就是“四纵四横”。随着此次郑徐高铁的开通,“四纵四横”的高铁网基本已成形,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等城市群高铁已连片成网,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四大板块实现高铁互联互通,我国现代化的高铁网已经初具规模。 高铁是高新科技与现代产业深度融合的高端产品。近年来,我国通过在高铁领域不懈探索和自主创新,掌握了集设计施工、装备制造、车辆控制、系统集成、运营管理于一体的成套技术,以超乎想象的速度呼啸而来,改变中国,震撼世界。据前瞻产业研究院《2016-2021年中国高铁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数据显示,我国已经是世界上高铁运营里程最长、在建规模最大的国家。时速300公里以上的高铁长达9600公里,占全球的百分之六十;我国高铁保有量约为1300余辆,数量为世界之首。 回望过往,从2008年8月1日中国第一条350公里/小时的高速铁路——京津城际到郑徐高铁,北至“白山黑水”,南至“热带雨林”,东临大海,西入戈壁,处处都有“子弹头”的身影。展望未来,更加密集的“八纵八横”高铁主通道已经规划。按照最新发布的《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到2025年,我国铁路网规模将达17.5万公里左右,其中高铁3.8万公里左右,比2015年底翻一番。到2030年,基本实现内外互联互通、区际多路畅通、省会高铁连通、地市快速通达、县域基本覆盖,中国高铁将迎来更加飞跃发展的新阶段。 需要指出的是,中国在高速铁路领域的发展较世界上部分发达国家晚,起步较其晚了20至30年。然而,起步并不算早甚至有些晚的中国高铁,在短短的8年时间内,却实现了从无到有,从赶超到领跑的精彩华丽转身,其后发先至的秘诀是什么?透过其发展轨迹不难看出,答案无疑是自主创新、快速超越的高度自信。 往细里说,我国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部署高铁相关研究,在引进消化吸收的同时,一直在向创新的方向努力,目标是拥有全产业链核心技术。不论是前期的勘察设计、工程建设还是动车机车生产、后期运行,每一个环节每一个零部件,都力求突破,标记中国印记。正是凭借着这种坚定自信的创新精神,经过一项一项地科技创新攻关,我国至今已经掌握完备的高速列车核心关键技术,形成了自己的高速列车标准、技术、系统装备体系,具备了世界最强大的研发、制造、交付和运维支持能力。 过去有种说法,中国人要卖8亿件衬衫,才能换来一架波音飞机。如今,中国高铁以技术领先、安全可靠、性价比高而赢得了世界的肯定,成为中国高端制造业的“黄金名片”。中国在高速铁路技术上实现的跨越式发展,给我们中国实施自主创新的战略以极大的鼓舞。它告诉我们,只要坚定不移走自主创新之路,中国制造业完全具备叫响“中国创造”的水平和能力;只要增强高度的创新自信,保持不懈的创新定力,就能够更快地追赶甚至超越世界水平,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自主品牌。循此思路,各行各业以此为镜,中国制造必将拥有更多“黄金名片”。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