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道游击队长
发表于 2015-4-17 14:22:14
mission0 发表于 2015-4-17 01:3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操蛋了,原来是双节棍来改啊,那就要困难一些喽。
请问你觉得上无砟,轴重多少才够格?
铁道游击队长
发表于 2015-4-17 14:23:28
liutom701031 发表于 2015-4-17 12:2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大哥,中华之星再复活了,你让这么多CRH怎么办呀,这经济性差很多很多的
只跑200,只跑夜车,即可
再说只是把俩机车拉开挂两头,提高效率,降低风阻,本质和双机拉客车是一样的东西啊
huamao_zhh
发表于 2015-4-17 18:49:08
本帖最后由 huamao_zhh 于 2015-4-17 18:52 编辑
铁道游击队长 发表于 2015-4-17 14:2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内客就不说了,本来就无用
这个如果上客专还是有用的
但既然都搞双机了却不弄动车组,脑壳有包啊
高阻在台上,出这样的需求不奇怪。两次降速把速度搞成这样了,后面打算把动车组模式改成机辆模式。这样可以降低机车运营成本,降低乘客出行成本。剩下的进步还退步他就不管了,都铁总了,用不着在替政府想这些了,出口也不用铁总去思考的,对他来说,那是政府是国务院的事情了。
huamao_zhh
发表于 2015-4-17 18:51:27
liutom701031 发表于 2015-4-17 12:3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内燃就是DF11G大改而已嘛,毕竟内燃要驮柴油机和油的。
但是肯定不会在搞双16缸的和双小柴供电。确认是双12缸,同轴主副发电机。更准确说是DF10F的大改。
CRS
发表于 2015-4-17 20:49:51
huamao_zhh 发表于 2015-4-17 18:5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但是肯定不会在搞双16缸的和双小柴供电。确认是双12缸,同轴主副发电机。更准确说是DF10F的大改。
我怎么记得我在哪儿看到的资料说的是真改成从中间直流环节直接抽列车供电了……
似乎是帖吧,似乎是南车戚机厂最近那次车迷有约活动有人拍下来的讲座PPT
这家伙要真造出来,和10F亲缘关系还是有点远吧……
HXD3D-0002
发表于 2015-4-17 21:23:06
这个完全没有必要,不如在株洲的200公里的HXD1D研发,毕竟技术较为成熟。
CRS
发表于 2015-4-17 21:48:36
HXD3D-0002 发表于 2015-4-17 21:2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这个完全没有必要,不如在株洲的200公里的HXD1D研发,毕竟技术较为成熟。
我看现在大局势可不管你谁家技术成熟不成熟
换一届领导毙一批项目,然后另起炉灶再搞一批
只盼高祖下台前这几种车型都能搞得出来
要说技术,个人觉得跑200似乎B0架子比C0架子更成熟?
SANFILL
发表于 2015-4-17 22:22:57
{:4_109:}
铁道游击队长
发表于 2015-4-17 22:25:21
本帖最后由 铁道游击队长 于 2015-4-17 22:37 编辑
huamao_zhh 发表于 2015-4-17 18:4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高阻在台上,出这样的需求不奇怪。两次降速把速度搞成这样了,后面打算把动车组模式改成机辆模式。这样可 ...
问题是机车在一头,成本明显比机车在两头高啊
最合理的方案就是即可集中一端又可推挽,实现起来一点也不难吧,只要和车辆厂设计好接口协议即可
其实重联线我感觉都可以集成在集控线里,顺便实现机车对车辆的实时监控(主要是轴温)
CRS
发表于 2015-4-17 22:37:53
铁道游击队长 发表于 2015-4-17 22:2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问题是机车在一头,成本明显比机车在两头高啊
我不太确定,只是猜测机辆模式会不会总体的制造运用成本还是要比动车低?
铁道游击队长
发表于 2015-4-17 22:49:17
CRS 发表于 2015-4-17 22:3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我不太确定,只是猜测机辆模式会不会总体的制造运用成本还是要比动车低?
所谓机辆和动车,只是一个概念而已
实际就是机车的位置不同,别的能有啥区别,无非是有些东西做成动车组,可以细化一些(其实机辆也不是不行),这些对总成本几乎无影响,而且对铁道部来说也算可有可无,看他心情,呵呵
要说有区别,唯一的恐怕就是总风管路了,机辆是600,要动车组就得800,然后换个调压阀,也就这了
铁道游击队长
发表于 2015-4-17 22:52:10
如果做成动车组,集控程度高了,列车上的工作人员都可以省几爷子,这都是成本啊
CRS
发表于 2015-4-17 22:52:27
铁道游击队长 发表于 2015-4-17 22:4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所谓机辆和动车,只是一个概念而已
实际就是机车的位置不同,别的能有啥区别,无非是有些东西做成动车组 ...
我第一想到是机辆的机和辆可以分开整备,动车就不行
这块儿不知会不会差出成本来
至于制造上,若确实如此所说那是差不了太多
liutom701031
发表于 2015-4-17 22:56:24
铁道游击队长 发表于 2015-4-17 14:2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只跑200,只跑夜车,即可
再说只是把俩机车拉开挂两头,提高效率,降低风阻,本质和双机拉客车是一样的东 ...
其实蓝箭就是2台SS8拉一堆25Z而已呀。
想想这造价的差距,你觉得蓝箭和中华之星能复活?这得砸了多少人的饭碗,让多少人的孩子失去一个高大上的职位?
不发展动力集中是为了发展CRH,不发展交流客机是为了不发展动力集中。
一旦开始发展交流客机,傻子都会看出来动力集中的优势,到那时候你让CRH怎么办?
铁道游击队长
发表于 2015-4-17 22:57:39
CRS 发表于 2015-4-17 22:5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我第一想到是机辆的机和辆可以分开整备,动车就不行
这块儿不知会不会差出成本来
至于制造上,若确实如 ...
正因为可以在一起整备,才更省事啊
要是十年前,这的确是个问题,现在,遍地的动车所,动车段,这早不是问题了
又没有内燃的上油等问题,妥妥的更经济啊
liutom701031
发表于 2015-4-17 22:58:11
铁道游击队长 发表于 2015-4-17 22:2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问题是机车在一头,成本明显比机车在两头高啊
最合理的方案就是即可集中一端又可推挽,实现起来一点也不 ...
其实就是ICE-1/2嘛,这是很成熟的东西。
liutom701031
发表于 2015-4-17 23:00:05
CRS 发表于 2015-4-17 22:3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我不太确定,只是猜测机辆模式会不会总体的制造运用成本还是要比动车低?
在中国,因为动车比机辆高级,所以价格就得高一个大台阶,为了技术世界第一就得花第一档的价格,至于有没有更经济的方案?你可以不坐嘛。
铁道游击队长
发表于 2015-4-17 23:00:06
liutom701031 发表于 2015-4-17 22:5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其实蓝箭就是2台SS8拉一堆25Z而已呀。
想想这造价的差距,你觉得蓝箭和中华之星能复活?这得砸了多少人的 ...
大哥,蓝箭只有一台机车,后面成局是把二组重联了然后把控制车扔了
至于市场定位,我前面已经给了,一点不矛盾恰恰还是与CRH互补完善市场竞争力的,掌控权完全在于铁总
铁道游击队长
发表于 2015-4-17 23:01:12
本帖最后由 铁道游击队长 于 2015-4-17 23:05 编辑
再说交流客机不早就开始发展了吗?1/3D都800多台了
唯一的问题恐怕就是要打破刘部长的动力集中废柴论,这是理论高帽,动不动得嘛,哈哈哈哈
这道红线一旦被跨越,中华之星平反的浪潮必然有兴起之势,那可真是后患无穷啊,好在刘部长已在秦城安度晚年
liutom701031
发表于 2015-4-17 23:03:27
铁道游击队长 发表于 2015-4-17 22:5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正因为可以在一起整备,才更省事啊
要是十年前,这的确是个问题,现在,遍地的动车所,动车段,这早不是 ...
很大的一个区别是进口的东西就是成熟的,科学的,你必须按照人家手册来用,出了问题要使用部门负责。
如果是自主开发的,那就要使用部门怎么糟蹋都不能坏,否则就是东西不好。
所以尽管其实国内也能造出车,不过很难得到使用部门的认可,前提条件是得跟使用部门搞好关系,让他们别糟蹋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