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5223558 发表于 2014-9-24 07:34:28

回忆“中华之星”驶向铁路博物馆

本帖最后由 lin5223558 于 2014-9-24 08:24 编辑

根据铁道部的调度令,中国自行研制的第一列动车“中华之星”昨天从沈阳北动车运用所驶出,前往北京的中国铁道博物馆。这次进入博物馆永久保存的“中华之星”列车包括头车、一等座车、酒吧车、二等座车四节,总重220吨。调度命令中强调要求该车限制速度不超过80公里/小时,并在行驶过程中多次测量轴温。此外,这次回送北京的“中华之星”全程由其他车头拖曳,没有使用自身的动力。“中华之星”2001年开始研制,设计时速270公里/小时,曾创造315公里/小时的行驶速度记录,是中国自行研制的第一列高速列车。但该列车在试车中暴露出轴温过高等问题,影响行车安全。最终铁道部停止对该车的继续投资,项目停止。

Fdcylingses 发表于 2014-9-24 13:26:28

另一台Mc在哪

victo918 发表于 2014-9-24 13:34:16

Fdcylingses 发表于 2014-9-24 13:2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另一台Mc在哪

沈阳的博物馆里

xuxule2013 发表于 2014-9-24 15:05:09

星爷爷!

hnrsy 发表于 2014-9-24 15:39:10

      轴温过高就是致命伤?想进口外国车,就找国产车的毛病。想想过去的运10,一个大事就因为一个或几个小人就葬送了。

我爱星星 发表于 2014-9-24 23:14:02

就这样。

清茶潺潺 发表于 2014-9-25 14:36:22

都是一个时代的标志啊

SANFILL 发表于 2014-9-25 22:57:21

{:4_73:}

huamao_zhh 发表于 2014-9-25 23:06:33

人民号机车 发表于 2014-9-24 14:3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如果核武器、运载火箭、航天领域也是有点问题就放弃,而不是努力改进直到成功的话,那么中国现在也不会有这 ...

别忘记,当年铁路运输是怎样的。

干线铁路全部超负荷运输,铁路运输效率却依旧低下。服役了将近30年,甚至超过30年的机车车辆在部分线路上,甚至干线上还是主力。客运的速度较低,出行压力依旧非常大,尤其是春运等运输。而当年的国内的新型机车车辆还在研制或试验中,时间上来不及了,因此搞出这个跨越发展,结果没掌握好度,成了现在的新万国牌,还把自身研制出来的产品都废了。




huamao_zhh 发表于 2014-9-26 00:39:09

本帖最后由 huamao_zhh 于 2014-9-26 00:41 编辑

人民号机车 发表于 2014-9-25 23:31
总的说来,是战略性错误,重蹈了汽车行业的覆辙。而刘志军并没有认识到汽车行业是失败的案例,还主动模仿 ...

战略没错,战术错误而已。国内的机车车辆发展过程中,大量的引进和消化进口机车车辆的技术。
NY5、NY6、NY7、ND1、ND4、ND5、6Y2、6G、6K、8G、8K、DJ1等等,都对天朝机车发展提供了技术。

当年的中华之星的问题并不是小问题,看看中华之星的故障律等文件和报告在说吧。

mfkdmrd9 发表于 2014-9-26 14:06:19

国产肯定都不可靠的

huamao_zhh 发表于 2014-9-26 14:09:15

mfkdmrd9 发表于 2014-9-26 14:0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国产肯定都不可靠的

不是不可靠,而是需要技术的积累。

之前,大部分国产动车组、机车车辆上使用的都是进口配件,毕竟国内的工业跟世界的差距还是很多的。就是现在生产玻璃的平板玻璃生产线,都是80年代从美国买来的技术。

京台高铁 发表于 2014-9-26 17:57:18

一个时代的落幕

deathman 发表于 2014-9-27 08:22:13

向一个时代致敬~~~~~~~

球形闪电 发表于 2014-9-30 01:50:35

下马中华之星的人是民族败类,标准的汉奸,应以汉奸罪判其刑责。

ljliang197 发表于 2014-9-30 02:23:46

刘爷爷就是因为这个惹祸上身

火车大亨 发表于 2014-10-5 11:45:24

被铁道部不扼杀的还有摆式列车

huang0599 发表于 2014-10-7 16:26:23

可惜,难得的自己创造。

自由狼-台风 发表于 2014-10-7 20:24:48

hnrsy 发表于 2014-9-24 15:3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轴温过高就是致命伤?想进口外国车,就找国产车的毛病。想想过去的运10,一个大事就因为一个或几个小 ...

传说,ICE1/2 动车轴温就比较高,为此使用专门的高温轴承。
真正的问题应该是高达 19.5 吨的轴重不符合高速列车的发展趋势,以及为此要大大增加线路投资等。
所以轴温高可能只是一个幌子——为了给动力分散列车让路,“中华之星”必须死掉。

自由狼-台风 发表于 2014-10-7 20:26:13

本帖最后由 自由狼-台风 于 2014-10-7 20:46 编辑

huang0599 发表于 2014-10-7 16:2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可惜,难得的自己创造。说创造:
“中华之星”基本山寨 ICE1/2 的车。
CIT500 的转向架倒是临界速度上 600km/h 了,外形也脱离 SW 系列的基本特征了。

说试验:
“中华之星”已经给了好几年试验时间,很多问题还没搞定,还有粘着、轴重、簧下质量等问题从设计和原理上就是无解的。
CIT500 根本一次真正的试验机会都没有。

到底是谁在反对“创造”?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回忆“中华之星”驶向铁路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