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の动车组 发表于 2014-9-16 20:22:07

写在沪昆高铁南昌至长沙段开通运营之际

时间:2014-09-16 08:33:28 来源:人民铁道报 http://www.51crh.com/thread-117117-1-1.html
http://www.51crh.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409/16/190026go4ee2ltke2eoulb.png


  图一为“高姐”和小旅客合影留念。 本报特约记者鲍赣生 摄

http://www.51crh.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409/16/190033mhhybnyoovobpty4.png


  图二为高铁列车整装待发。 本报特约记者张卫东 摄

http://www.51crh.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409/16/190040zw5vhnfkfvuthynh.png


  图三为南昌局“高姐”风采。 鲍赣生 摄



  图四为高铁列车在沪昆高铁萍乡后乐平特大桥上奔驰。 张卫东 摄

  1899年,江西第一条铁路——浙赣铁路萍乡至株洲段开工建设。作为沪昆通道的核心路段,浙赣铁路经历了115年的风雨历程和沧桑变迁。

  岁月流转,百年梦圆。历史的镜头切换到2014年9月16日:当设计时速350公里的高铁列车似一道美丽的弧线掠过这片有着“红色摇篮”美誉的土地 时,山水含笑,人民欢歌。横空出世的沪昆高铁南昌至长沙段——这条江西境内投资最大、速度最快的高铁,再次给江西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新的动力,书写“江南西 道”历史新篇章。

  大道飞虹,亮丽江西风景线

  蜿蜒曲折的赣江,让江西这片富饶而神奇的土地充满勃勃生机。

  沪昆高铁是国家 《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中“四纵四横”的快速客运通道之一,江西段里程为545.514公里,约占全线总长的1/4。线路从浙赣省界线路向西,经新设的玉山 南站,与既有上饶站、弋阳站并站,至新设的鹰潭北站、抚州东站、进贤南站,从南昌西站向西折向西南,经新设的高安站、新余北站、宜春东站、萍乡北站至赣湘 省界,途经南昌、上饶、抚州、鹰潭、新余、宜春、萍乡7个地级市。

  2010年7月1日,沪昆高铁江西段开工建设;2013年7月15日,江西段率先在全线开始铺轨;2014年2月15日,南昌西至长沙段开始联调联 试,7月25日,开始运行试验。这条设计时速350公里的高速铁路如一条巨龙在祖国大地上腾跃而起。江西段承东启西,宛如当空飘舞的彩练,把沪昆高铁两端 系在一起。作为一条连接东中西部地区的大能力、高速度骨干客运专线,沪昆高铁可大大缩短长三角与珠三角、川渝、云贵、桂琼等地区间的时空距离,加快区际间 人员物资交流,对协调区域经济发展,推进资源开发、产业转移,形成东中西部地区互联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格局,增强长三角及东南沿海经济辐射和带动 作用,促进长三角地区率先发展、科学发展以及中部崛起、西部大开发等区域发展战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沪昆高铁江西段在华东要冲之地似腾龙起凤,跨江河,穿山岭,以磅礴之势奏响了江西乃至中西部经济发展的新乐章……

  壮志豪情,善谋 “四事”铸精品

  《东周列国志》云: “事在人为耳,彼朽骨者何知。” “事在人为”已成为人们耳熟能详的励志成语。开工之初,沪昆铁路客运专线江西有限责任公司提出的 “做正确的事,正确地做事”,俨然已将 “事在人为”这一成语鲜活而创造性地蕴藏于高铁建设管理之中,潜移默化,贯穿始终。公司由此提炼出了管理理念——“精心谋事、精细做事、严格管事、高效成 事”,靠着这种 “四事”理念,打造出一支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不出事的建设管理团队。透过江西公司这支精干团队的所作所为,人们看到了我国高铁建设管理的成熟、创新 与超越。

  “精心谋事”即以全线一盘棋的思路统筹安排、全盘谋划;集中全线有效资源,布好局,起好步;讲大局意识,算全线大账;讲全局利益,促整体推进。

  “统一共识为先,工作谋划在前”是江西公司建设管理工作的硬道理。每年年末及次年年初,公司都要集中讨论研究多次,编发下一年安全质量管理工作意见和 建设管理重点工作安排等重要文件,用以指导全年工作。2012年下半年,公司在强抓施工组织兑现的同时,努力挖掘新的产值增长点,制订了Ⅰ类变更设计、工 程量清理、物资采购、加快无砟轨道施工等8个方面、28项投资增量计划,确保当年完成了超过投资任务34.7%的工程。2013年11月11日,中国铁路 总公司组织召开了长大干线铁路建设推进会,公司于次日便根据会议精神,制订了30项具体工作推进计划,明确责任部门、责任人和完成时间,确保各项工作落实 到位。2014年1月,随着联调联试的即将开展,公司将剩余工程梳理、细化成92项具体工作,一个不落,一个不剩,逐一销号完成。

  “精细做事”即以精益求精的手段,抓大不放小,大小不漏;抓点又抓面,点面结合。

  翻阅江西公司管理人员的工作写实,从公司抓设计源头工作的情况就可窥一斑而见全豹。在项目前期,公司组成4个联合外业调查与核实工作组,耗时近3个 月,完成了横贯7个地级市、540多公里的现场踏勘,一个地方也没漏过。公司根据设计进展情况及时组织相关部门研究分析设计中间成果,归纳汇总形成了15 类需重点关注的专业问题,先后11次组织设计单位进行专题协调,一个重点也没落下。在可研阶段,公司注重全面介入,提出了39条预审意见给国家发展和改革 委员会评审专家,得到了专家的认同。在初设阶段,为进一步提高设计文件质量,公司开展设计咨询与专家咨询活动,积极借助社会高端技术资源,为项目技术标准 论证、线位方案确定、站点布局、工程类别设置、工程措施采用等设计关键环节审查提供了较好的技术保障。在施工图设计阶段,公司注重发挥审核和优化功能,组 织审核单位广泛开展施工图现场调查,稳定局部方案,降低施工难度,优化设计方案,加强设计工程措施的针对性,全线经优化的重大方案达8处。

  “严格管事”即以标准化管理的要求,超越常规不违规,大干苦干不蛮干,依制度、守规矩、讲纪律。

  2010年,江西公司从工作流程、管理标准、技术标准、岗位说明标准、作业指导书标准等5个方面入手,建立了上下一致的管理制度标准体系。公司先后制 定、下发34个工程技术管理文件、41个安全质量管理文件、9个物资设备管理文件、13个计划财务管理文件和11个综合性管理文件,制定了路基工序、桥梁 工序、隧道工序、无砟轨道工序作业指导书和45项主要开工条件、107项检查验收标准。2011年至2014年,公司制定、完善并颁发了近240项管理制 度。公司严格落实标准化管理要求,于此可见端倪。

  “四个一工作法”是江西公司的特色。公司每月进行一次全线拉网式检查,并在此基础上每年开展一个主题质量安全专项排查活动;每月开一次质量安全、生产 调度和投资控制分析会;每季度开一次建设工作推进会和参建单位主要领导约谈会;每季度就 “六位一体”要求落实情况向各参建单位书面通报一次。这 “四个一工作法”从开工起一直实施到竣工。

  施工组织设计是建设管理的一大抓手,搞工程建设的人都清楚这一点。江西公司引以为豪的成功经验之一,就是认认真真、不折不扣、科学严格地抓施工组织计 划的兑现,而且一抓不放、一抓到底,全线始终处在 “讲起来头脑清楚,干起来心中有数,忙起来统筹兼顾”的状态。这是一种高耐力的坚持,是一项高负荷的承载,更是一份高奉献的责任。工程开工以来,公司施工 组织进度兑现分析42次,平均每月一次;较大施工组织调整优化15次,平均每季度一次;专项施工组织审查、分析、优化76次,平均每半月一次;总体施工组 织兑现考核46次,专项考核22次。这样一来,各参建单位对施工组织兑现时刻都记在脑里、放在心里、摆在议事日程上、落在现场组织上。

  “高效成事”就是要以只争朝夕的精神施工,核心是安全质量有序可控,前提是建设环境和谐稳定,关键是投资进度目标任务全面兑现。

  站后系统集成工程是铁路总公司实行施工图招标的首批项目,招标前置条件的批复也因此而一再延后。为坚决兑现总体工期目标,江西公司主动出击、多方协 调、上下联动、见缝插针,经过三次较大规模施工图审核后,极力促进招标手续的尽快完成,于2013年1月31日完成招标工作,2月5日发布中标通知,2月 21日签订工程施工合同。公司在春节后快速组织进场施工,比同时开展此项工作的其他建设项目提前了近4个月的时间。

  江西段建设期间,各项工作得到了铁路总公司、江西省委省政府领导的高度赞扬和充分肯定。铁路总公司领导在检查指导沪昆高铁建设工作时称赞,这几年高标 准铁路建设积累的经验在沪昆高铁运用得比较充分;“高标准起步、高效率推进”在沪昆高铁建设上基本得到体现。江西省领导在检查指导建设工作后说,所观所感 令人震撼、令人敬佩,特别是建设大军创造的奇迹令人敬佩,干部群众支持高铁建设的行动令人敬佩,业主单位指挥高铁建设的组织能力、指挥能力、协调能力令人 敬佩。

  风险防控,一路走来一路严

  “安全大如天” “质量是生命”等常见于铁路运输单位的警示标语在沪昆高铁江西段施工现场随处可见,但这些标语远不能诠释 “建设为运营服务”所体现的两者间紧密互通的联系。

  江西公司一路走来一路严的实际行动,就是把铁路总公司对运输系统提出的安全风险管理要求理解、消化进而转化成建设系统的管理实践;把铁路总公司领导 “问题在现场、原因在管理、根子在干部”的深度分析和精准定位贯彻落实并运用到管理的每个环节。

  平安工地建设就是安全风险管理的“建设系统版”。江西公司将质量达标、安全可控、环境和谐、队伍稳定等4大目标细化分解成108项标准,以百分制进行 每月考核。考核评价结果分为A、B、C、D、E五类,前两类奖励,后两类处罚,C类不奖不罚。目标就是做到“精品源于点滴,优质功在平常”,实现 “干就达标准,建就建精品”。

  工程建设的每个阶段,风险管理的痕迹都无处不在。工程开工后,江西公司逐一核查各参建单位投标承诺、进场管理、1535名技术人员的兑现情况;先后逐 一检查3894名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情况;组织岗前、岗位培训各类人员38958人次;进行了287组进场原材料第三方抽样检测;7次检查147个架子 队的管理情况。公司坚持动态分析,适时明确质量安全管理的重点和关键,紧紧抓住既有线和临近既有线、隧道、连续梁、门式墩、水中墩等特殊结构桥梁施工以及 大型机械设备、火工品管理等安全重点,全面实施安全风险分级分类管理;质量管理以加强原材料质量控制、技术交底、施工工艺等工作和打击转包、违法分包、偷 工减料、内业资料弄虚作假等行为为重点,严格落实相关制度标准,注重日常监管,不断强化过程控制,全面实行 “风险工点责任包保、关键作业干部带班、风险隐患挂牌销号”管理、“16条红线”管理和“四色牌”“曝光台”制度,切实将质量安全管理要求落到实处。

  风险管理的防控,重要的不仅是健全的制度和务实的态度,而且需要科学细致的方法作为支撑。有检查必有通报,有通报必有考核,有考核必纳入信用评价,这 是江西公司安全质量管理的一大利器。拉网式检查、2011年的标准化样板工地活动、2012年的 “9+1”专项检查、2013年的 “7+7”专项治理和文明工地建设,都是公司独具特色的管理方法。为了有的放矢、打有准备之仗,公司对各个阶段的安全重点和难点堡垒各个击破。公司针对阶 段性工作特点和每季度重点难点情况,安排安全质量工作重点,同时结合实际,不定时进行专项检查,有针对性地突出一个主题。在检查过程中,公司根据管理人员 少的特点,采取借鸡生蛋的办法,从监理、施工单位抽调人员组成联合检查组,采取相互交叉检查的办法,明察暗访,取长补短,既检查别人,又弥补自己的不足。 每次检查,公司都要 “取头留尾”,评选出最好和最差两个典型。有时为了鞭策后进,甚至还要把最差典型放在公司“曝光台”上“晾晒”。

  “建设为运营服务”是江西公司的宗旨。结合风险管理,公司提前研究关键技术问题,排查安全质量风险。根据管段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地基处理可能存在质量 不稳定的因素,公司在无砟轨道铺设前进行沉降变形观测及精测网咨询评估的基础上,增加中间阶段的评估分析工作,争取及时发现质量缺陷,最大限度地消除运营 期间的安全质量隐患。对于轨道的几何状态控制,公司组织制定了精测网咨询实施细则,要求将前期平面和高程控制网的评估与轨道控制网的布设和评估有机结合, 确保控制网的稳定性和可靠度,为轨道几何状态的形成提供可靠保证。为排查运营期安全质量风险,公司参照隧道风险管理要求,对路基、桥梁等工程运营期可能存 在的安全质量风险因素进行识别,对初始风险等级进行评估,要求采取可靠工程措施,降低残余风险等级。

  公司一名安全质量负责人感慨:“安全质量管理要有一种责任心。施工高峰期,每天几万人、几千台机械设备在施工现场,万一有个闪失,就是安全事故。只有把命运拴在科学管理、严格管理这根绳上,安全质量才有保障。”
  他们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厚积薄发,求索科技创新路

  没有登高望远,就难以确定有价值的探索目标;没有对目标的迫切愿望和自信,就难以征服前进途中的漫长和艰辛;没有千百次的上下求索,就不会有瞬间的顿悟。

  技术创新精彩纷呈。为了抓好跨既有线施工安全,减少对既有线正常运营的影响,加快工程建设,施工人员采用了2米至64米T构转体施工方法,大胆创新, 特别是湖沿特大桥27号墩T构连续梁转体跨既有沪昆营业线施工,实现了首座时速350公里客专跨既有繁忙干线、不设合龙段、无砟轨道大跨度后期徐变控制等 方面的创新。在专利发明方面,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3标余江轨道板场精确计量装置均获得国家专利证书。

  创新工艺运用成效明显。全线采用CFG桩头机械环切技术,解决了桩头环切质量不达标的问题;全线在墩身及箱梁采用的自动喷淋养护设备,克服了以往混凝 土洒水养护不均匀及易形成干湿循环的弊病,解决了墩身及箱梁大体积混凝土养护以及表面的开裂问题;隧道中埋式止水带采用耳式固定筋固定施工工艺,弥补了止 水带偏位、褶皱、破损等质量缺陷;通过对DF900D架桥机和CY900S运梁车的技术改造,解决了通过隧道较为困难的问题。

  难点突破,锦上添花。在宜春特大桥连续梁施工初期,施工人员发现岩溶地质引起路基下沉,影响既有线正常运行。江西公司积极应对,邀请设计单位及国内桥 梁专家,广探讨、深研究、出方案、定措施,把施工改为转体施工。这虽然不是新技术,但就当时所面临的大型支座、紧贴既有线、转体交角极小等情况而言,也堪 称是个“瓷器活”,成功后被推广到湖沿特大桥。在宜春东既有线改造施工中,对长达4公里的既有线进行平面、立体改造,历经3次大型拨接及开站施工,历时4 个月的方案优化,1次Ⅱ级封锁、37次Ⅲ级封锁、4个龙口拨接、1778.4米的拨道、3.54米的最大拨移量,再加上1200多名施工人员,声势浩大, 场面壮观,保证了正点开通,为宜春东铺轨基地进轨、存轨扫除了障碍。应江西省政府要求,在南昌西站与赣江特大桥之间增加一座九龙大道立交桥,最大跨度 102米,同时要在如此大跨度桥梁上铺设4组无砟轨道高速道岔,这一技术难点在于必须让因热胀冷缩和列车运行引起的位移控制在5毫米范围内,因此纳入了铁 路总公司科技管理部的年度课题计划。

  江西公司积极创造条件,全力配合铁路总公司组织开展的南昌西至宜春东四站三区间176公里高速铁路综合试验段的各项试验任务,组织开展公司承担的桩板 结构特殊过渡段动静力性能测试和桥上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工作性能与行车适应性测试两个课题性的工务试验,为高速铁路技术创新和运营安全做出了应有的 贡献。

  2012年11月,铁道部工程管理中心组织对江西公司CRTSⅡ型轨道板无砟轨道首件评估,一位专家说: “沪昆高铁江西段无砟轨道首件工程是全路客专建设中做得最好的项目之一。”当场委托决定:江西公司编制完善施工技术和方法,在全路推广使用。不久,这一标 准升格为 “施工作业指南”,作为全路施工作业标准。为了这一光荣的使命,公司成立了编纂小组和专家组,夜以继日,200多页的书稿先后改了10多次。当年12月, 终于定稿出版。

  追逐梦想,书写高铁新篇章

  在同一个 “中国梦”的光辉下,每个沪昆高铁江西段的建设者都有一个共同梦想:待到山花烂漫时,我们骄傲地交付精品高铁,正如当初,我们自豪地接受光荣使命!

  万里长城、宙斯神像、巴特农神殿及吴哥窟、金字塔……世间任何一个绝妙无伦的建筑奇迹都是人创造出来的。因为中国高铁建设者的智慧和奉献,中华民族再次唱响了让世人瞩目的赞歌。

  江西段每一座桥梁、每一座隧道、每一段路基都浸润着建设者的汗水、烙印着他们的足迹,像一个个平凡却经历过沧桑风雨的生命。它们领略了2万多套设备的 壮丽气势,见证了10万多人的不懈耕耘。望着它们,仿佛看到建设者挥汗如雨、挑灯夜战的壮观场面,仿佛听到机器轰鸣、人声鼎沸的和谐乐曲。

  在江西公司,所有人都在用努力诠释着一句话: “一代人要有一代人的作为,一代人要有一代人的贡献,这是一种精神追求,没有这种情趣、情操和追求,就不可能有所作为。”

  伟大的事业需要伟大的精神。江西段全体建设者以自己的实际行动铸就了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精神,用自己的辛勤劳动谱写了一曲曲动人的赞歌。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写在沪昆高铁南昌至长沙段开通运营之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