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uamao_zhh 发表于 2013-7-3 17:2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问题是水路比火车更慢。
还真不见得,中苏之间换一次车,,苏联到波兰换一次车,西欧各国之间也不见得有直通车,几次折腾下来从上海到伦敦巴黎也得将近一个月吧,50年代的3/4次北京莫斯科直通车都要近10天呢,别说20年代火车速度更慢还没有直通,而且更重要的是20年代西方很多国家都没有承认苏联,当时从苏联到西欧能不能出境都是个问题
本帖最后由 龙之剑 于 2013-7-4 20:31 编辑
ljliang197 发表于 2013-7-3 22:4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又一个不懂装懂来忽悠人的白痴,看地图水路近还是陆路近,火车不能洗澡,幼儿园未毕业吗
能洗澡的火车肯定有,想开KTV都成,问题是那样的火车有几个人能坐得起。
陆路肯定近,而且火车肯定更快,但是需要换乘多次,还要多次过境,总时间未必能占优势。
北京老鼠 发表于 2013-7-3 23:0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我总结各位看法哈,欢迎探讨:
1,那个年代,传统上讲,欧洲到亚洲东部是坐船的,铁路在当时是新兴事物,人 ...
我总结各位看法哈,欢迎探讨:
1,那个年代,传统上讲,欧洲到亚洲东部是坐船的,铁路在当时是新兴事物,人们心理上还有一个磨合期;
这个肯定没道理,欧洲人在1上世纪二十年代已经接触火车一个世纪了而且也有东方快车这样的长途列车了。
2,当时的苏联与大部分欧洲国家意识形态上有一定分歧,观念上或许很多人不愿意过境苏联,或者也许苏联在过境方面有些客观限制;
3,从英法等国穿过欧洲大陆进入苏联再进入中国(特别是东北地区所谓满洲国政权地区)在出入境方面极为不便;
4,当时的火车与现在不可同日而语,首先,从西欧过境苏联到中国东北再到华北再到华东,转车次数会很多,有的朋友可能会说,不能联运么?毕竟当时客流量不像现在这么大,而且政治、人文和技术因素(如轨距问题)诸多限制,联运成本可能会很高,铁路当时相对于航运是新生事物,那么运费成本也很高;
5,航运来讲,一方面相对于当时的火车,舒适度应该是略高的,再者,沿途经过南亚、东南亚很多区域在当时属于欧洲殖民地,补给和交流交往更顺畅,而欧洲人前往中国东南部上海、香港等地实际上确实方便;
舒适性轮船其实是很难保证的,有一点风浪就很难受,大连-烟台呕吐的就很多,别说这么远的跨洋客运。当然班轮肯定方便。
6,陆路会有战乱影响,安全是个问题,而且西伯利亚一年当中有大半年处于严寒,在当时取暖技术上也不能忽视;
除了苏联短时期内战陆路是很安全的。取暖也应该解决了。
7,时间上,我不知道当时英法轮船到中国东南部沿海要多少天,也许20天,一个月?哪位明示。但是当时辗转火车到上海、香港,即使完全顺利,时间也不会低于半个月。我们看,现在香港到北京要二十多小时,北京莫斯科要一周左右,莫斯科再到英法也要两天左右,再加上转车换乘时间,半个月也不奇怪,更别提那个年代了。
欢迎访问新浪微博:
1935年,胡蝶与梅兰芳同游欧洲, 就是先乘船到海参崴,再坐火车穿过西伯利亚, 到达莫斯科.回来时,乘船.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