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和谐号 发表于 2013-4-15 11:17:30

审判刘志军反腐亮剑打老虎

腐败环境 拷问权力监督制度  
光明网曾对整个事件发表评论称,刘志军的贪腐行为也并无别出心裁之处,无非是滥权、贪污、好色,丝毫不脱当今腐败官员的“时代特征”。 只不过,刘志军把这些特征更加“发扬光大”了而已。
  
近年来,中共党内防腐反腐措施不断加强,各种防腐反腐机构不断设立,国家司法不断强化反腐功能。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刘志军的贪腐行为并不十分隐蔽,甚至可以称得上公开而张扬。至少其弟刘志祥致人死亡一事,就足以让刘志军“曝光”。
  
且不说诸多党纪国法的重重束缚,只要招投标等制度以及其他众多制度中的任何一条能起作用,刘志军屡屡“关照”类似丁书苗那样蚕食权力的“蛀虫”的行为,都不会成功。因此,刘志军撞破制度之网而大肆贪腐的现实,是对各种权力监督制度的拷问。
  
从中纪委当初的通报来看,刘志军案集中了权钱交易、权色交易等腐败案的典型特征。从反腐的视角考量,这也是一个极其典型的案例。借助刘志军案件的公审,从这个案件中汲取教训,能对今后的反腐提供镜鉴。我们希望从严治党、依法治国、依法行政能够借此得以推进,让中国的反腐再上一个台阶。
  
考验新生铁路公司
  
在刘志军落马时,铁道部还没有取消。有评论称,从铁路系统看,政企合一的体制使权力与企业的界限很难厘清,铁路系统的相对封闭和垄断使刘志军获得了超乎寻常的权力。
  
确实,政企不分让刘志军拥有了难以想象的寻租空间。一方面,他可以享受着财政支持和政策特许;而另一方面,不受制约的“一把手”文化又让刘志军可以将公款私有化,高铁大跃进因而成为少数人的利益盛宴。
  
尽管铁道部的拆分被称为最后一个计划经济堡垒的瓦解,但正如国家发改委官员所担忧的,如果改革只局限于形式,从政企不分走向垄断型国企,可能给社会带来更大的负面效应。
  
对于未来的铁路总公司,如何建立更加完善的监督机制,尤其是赋予广大职工更多的内部监督权,避免国有资产被掏空的悲剧再度发生,是一个我们必须面对的现实课题。但愿刘志军被公审一事,能给正在进行中的铁路系统新一轮改革以足够的教训。
  
★结语:刘志军被提起公诉,但他究竟犯下了怎样的罪行,对法治和公义的践踏有多么严重,还需要通过庭审一一展现。审判刘志军既是彰显法治理念的机会,也是让民众全面了解刘志军罪与罚的必经程序。
  
刘志军被提起公诉的消息非常受重视。因为他的级别很高,而且从他进入秦城监狱到现在,已经有两年的时间了。当然,最关键的是,这是最高领导层换届以来,即将审理的第一大案,人们会在对刘志军的审判中解读新一代领导集体在反腐倡廉、从严冶党、反腐制度建设等方面会有一些什么样的新思路,以及会采取什么样的预防腐败的措施。

来源:中国网

SANFILL 发表于 2013-4-15 14:43:35

罪无可恕{:4_110:}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审判刘志军反腐亮剑打老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