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和谐号 发表于 2013-3-17 00:14:57

夜访中铁一局宝兰客专建设现场

新建铁路宝鸡至兰州客运专线是国家铁路“四纵四横”快速客运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横贯西北地区与中、东部地区客运主通道,主要承担两大地区间的直通客流,兼顾通道沿线大中城市间的城际快速客流,是一条高标准、高密度、大能力的客运专线。

中铁一局承建的33.6公里的线路位于甘肃省定西市通渭县和安定区境内。这里曾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是连结兰州、白银、平凉、天水等地的重要枢纽。海拔为2521~1410米,平均海拔1970.5米。

大年初五,中铁一局五公司就吹响了集结号,大批建设者们来到这黄土高原丘陵壑区,安营扎寨。

3月12号,时间过了刚好过了一个月。我决定去探访一下建设者们。

晚6点,我匆匆吃过晚饭,就背上了照相机,坐上皮卡车赶往中铁一局宝兰客专四工区。

车驶出中铁一局项目驻地后,沿着县道在山上盘行,大约走了15分钟,拐到了通往四工区的便道。这条便道有7公里长,全部为黄土路基,原来只是一条小路,经过拓宽和碾压,大型运输车辆已经可以行驶,很多路段也设置了会车道。

虽然天已经萌萌黑了,我看到一处工人们正在施工,赶紧给司机打招呼,跳下车来。谁知,车门打开后,一脚踩下去,扑哧一声,我的脚直接陷进了黄土里。

近期一直都是沙尘暴天气,从山顶往下看,四周全是灰蒙蒙一片,天空下着黄土,山脚下全部被黄土气层包裹着。

我拿起相机,准备选取角度,拍摄几张照片。突然,从对面的山坡下面传来了刺耳的喇叭声,一团黄色的烟雾如沙尘暴一般迎面扑来,我匆忙上了车。三辆运送混凝土的罐车缓缓而过。车上落了厚厚一层黄土,挡风玻璃什么都看不见了,司机打开自动雨刷,我们的视线才逐渐清晰,随后又继续向四工区前进了。

在半路上,遇见了四工区的洒水车下山去拉水。司机鸣笛向我们打招呼。

山顶上海拔最高2200米。车子从山顶上东绕西绕,一会上坡,一会下坡,7公里的路程走了大概20分钟。最后穿过一个只有几户人家的小村庄,看到了一排排整齐白色蓝顶的活动房,那就四工区的驻地。此时,太已经快黑了。

四工区的临建速度很快!

拌和站场地开始硬化。

料仓基础已建成,拌合机、拌合楼也都运到了施工现场。

四工区和协作队伍的活动板房已搭建完成,内部装修即将完成。

我还发现了两个大水坑,周围铺设的塑料纸。这就是四工区专门修建的蓄水池。

此时,劳累了一天的建设者们大多回驻地了。我们在工人的指引下来到了四工区租住的一家老院子门口。

四工区的党支部书记张强看见我来了,热情邀请进屋坐。进到屋子后真是傻了眼,原来只是听说这边房子不好租,人员住房紧张,没想到如此紧张:狭窄的空间里放着两排双层的架子床,一个紧挨着一个,中间摆放着一个桌子,上面放了很多图纸和资料,一个技术人员正盯着电脑在进行工程量计算。

在交谈中,我得知山里的村民很少,大部分都搬出去住了,租房子很困难,四工区在施工现场附近只能租到这个小院子。这家的房子修建很简陋,砖瓦结构,只有四间房子。两个老人住一间,其余三间供四工区领导和管理人员19个人居住。工区的厨房也是用彩条布临时搭建的。

四工区地处环境为温带半湿润半干旱性季风气候类型。年平均气温6.6℃,冬季最低气温一般在-20℃左右,夏季最高气温一般在30℃左右,年温差较大。这里最大的问题就是水资源匮乏。

山上黄土层厚,无法钻出水来,村民都用的是窖水。而工程的生产生活用水量大,必须要从山下几公里远的地方去买水。四工区的拉水车容量有10立方米,每天要从山下拉三趟水,拉水还要排队,每趟最少要三个多小时。

洒水车每天都要在便道上进行洒水降尘。由于黄土路基比较松散、干旱,又加之春季的沙尘暴天气,水的蒸发特别快,洒水的效果不是很好,这是以后工作的一个难点。

已经进入春季,而这里还没有完全解冻,建设者没无法对路面进行铺垫,但是项目部已经购置了材料,准备在路基上铺设砂砾,确保这条生命线的运输畅通。

我在屋里和大家拉了一下家常,询问了一下大家近期的生活情况。大家都说前期的建点工区确实很累,但是信心比较大,劲头比较足,干起活来也就不感觉累了。

这里气候比较干燥,我也感觉喉咙有点干,拿起水杯喝了口水,满嘴都是咸味。我急忙问:“你们怎么喝的是咸水?”办公室主任王丹荔告诉我,没办法自从来到这里大家一直喝的就是这个水,已经差不多习惯了。

张强说:过两天我们就要搬到活动板房里了,一定给大家创造良好的居住环境,让大家住的舒心。食堂的饭菜也要有保证,让大家吃的满意。生活条件虽然艰苦,但是也要尽可能的保证大家的生活基本条件。

谈话间,张强的电话响了,是村长打给他的电话。今天把村长从山上接下来把隧道口的红线征地终于解决了,晚上村长在村民家里做客结束了,想让把他送回家。张强为了应诺着,放下了饭碗,和司机走了。

总工龙思明从项目部开会回来了,又坐在电脑前开始加班工作。他和我聊了聊四工区前期的工作进展情况及下一步的工作计划。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间就已经十点多了,我准备要走了。打开屋门,外面的寒风呼呼地刮着,到处都是漆黑一片,远处看不到几户人家的灯光。

在院子门口,我碰见了四名员工,他们穿着厚厚的大衣,正在收拾装备,准备坐车去通往工区的县道上,去将五辆托车运送的15米长的拌合楼支架拆分,连夜晚运送到施工现场。

在回去的路上,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条件虽然艰苦,他们却从不说累;生产生活缺水,他们没有喊苦;我看的只有建设者们憨厚的笑容。我相信,有了这些筑路人的努力。四年之后,在这片积弱的土地上必将挺起一条钢铁巨龙,也必将带动这片黄土高原的经济发展,让他重现生机。

来源:中国经济网

boketu 发表于 2013-3-17 07:15:44

虽然天已经萌萌黑了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夜访中铁一局宝兰客专建设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