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和谐号 发表于 2013-2-20 20:55:58

让列车"喝"足水跑春运 59岁上水工老田的一天

2月19日,铁路上海站雪花劲舞。早上5点10分, 59岁的铁路上海站上水工班班长田德生就早早地起来,对妻子说:“节后,增开的临客列车已达到39列,今天雪大,上水的任务重,得去早点。”老田骑上电瓶车,下雪,上班的路程要1个半小时。

7点,点名会。带好工作帽,穿好黄色工作服,大后背头发,络腮胡,前庭饱满,上水工班班长田德生,让人不由联想起男高音帕瓦罗蒂。他用浑厚带有磁性的声音布置上水作业任务,还强调了安全注意事项。

“13号车上不进水!”对讲机里响起了尚学芝焦急的声音,这是L216次绿皮车,由于车厢的注水口径较小,上水皮管套不牢,老田火急火燎地跑来,试了试,被水溅湿了头脸和衣服,他用随身备好的小竹签,夹在上水管连接器内径,水呼呼地直往水箱里窜。

“有的绿皮车有三个注水口,有锅炉、饮水和日常用水,假如旅客在车上没水喝没水用,那种滋味一定不好受,但车型号较老,上水不方便,容易溅一身水,也是我们为春运做贡献了。”老田幽默地抹了下脸,嘿嘿乐道。

“田班长,你的办法就是多。”上班时间不长个头不高的尚学芝笑了,开心地伸出大拇指。

10点38分,K234次列车姗姗迟来,对上水班来说,列车晚点就是警报,老田临时抽调6个人员,组成应急小分队,分派好任务,老田拿起一根上水皮管,冲向第一节车厢,工友们也井然有序地奔向各自的上水车厢。

11点12分,K234次列车正点发车,风雪里,老田撸了把额头的汗水,重重地舒了一口气,老田这才觉得有些寒冷。记者提醒他换下衣服,老田摆摆手,“不碍事,今天还幸运,没有车厢注水口被冻住,若遇上一些麻烦事,还有可能再被淋个落汤鸡。”
“这是个自动化上水装置,车厢连接器一套上注水口,就自动上水,水厢加满水后,车厢溢水口出水时,拔掉水管,车厢连接器就自动封堵,水管不再出水,它最大的好处是节约水资源。”

下午15点30分,G7062停在8股道。

“正常皮水管水压有2.7公斤,能喷出5、6米远。给高铁列车上水,就得特别地小心翼翼了。”老田给记者介绍。

尚学芝在前上水管,另一工友在后拔水管,老田仔细检查每一个注水口门,确保每节车厢的注水口门完全关闭,不给动车运行留下一丝一毫隐患。

15点53分,加满水的G7062次高铁正点发车,老田欣慰地目送着动车远去的背影。

站台值班员对讲机在呼叫,老田说:“又有临时任务了,这是第3趟增加加水任务的列车。”

再过一年,老田就退休了。72年就参加工作,辗转了一辈子,最早在陕西渭南,后又来到昆山,最后是叶落归根来到上海站。“在铁路上干过很多工种,上水工就干了12年。”老田慨然道。

老田的声音里有西北的苍桑味,“我喜欢吹口琴,在黄土高原那些年,还经常哼些外国歌曲,如俄罗斯的《红河谷》等。”
一天里,老田为20趟列车上水,来回跑了近20公里。

瑞雪不再飞舞,太阳现出,雪后初晴。

望着一列列春运旅途中渴得水箱现底的列车川流而入,喝饱水后又精神抖擞地鱼贯而出,踏上新的春运旅途,老田中气十足地哼起了叙利亚的《照镜子》。

来源:中国经济网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让列车"喝"足水跑春运 59岁上水工老田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