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预留票”到底有没有
据报道,售票行业业内人士自曝,电话或网络订票一开闸,车票瞬间就会被告知订完了,“其实很多时候是有预留的余票的”,所以发车前四天或一天常有余票。很多黄牛都知晓此事,利用这一“不对称信息”拿票、倒票。(1月27日《新京报》)
发车前四天或一天常有余票,这一“秘籍”是真的吗?为什么车站知道,黄牛知道,唯独乘客不知道?这些信息为什么不向公众解释、披露呢?该报道再次引发公众对铁道部“内部预留票”的质疑。
此前,曾有两名北京律师向铁道部申请公开今年春运期间的可售票总数等,希望能查明是否有内部预留票情况。铁道部还没有回应。再加上此次业内人士对黄牛抢预留票的曝光,铁路部门应尽快就“内部预留票”给公众一个说法。
有没有“内部预留票”?如果有,“内部预留票”是为谁留的?有何依据?未消化掉的预留票又是如何处理的?
近日有媒体报道,上海铁路局新长车务段段长吴向东坦陈“以前通过内部关系搞票的情况很多”,但表示“现在基本上不可能了”。可见“内部票”并非子虚乌有。但只有公开透明,才能让大家相信“现在不可能了。”
年关将至,在有限的运力与爆发的人潮间求得平衡并不容易。不过民众的一些抱怨、质疑,是推动铁路部门改进工作的契机。
公众的质疑,其实主要是针对车票的透明度、公开性。譬如,车站到底有没有“预留票”的问题。尽管车站方面一再信誓旦旦地表示,没听说有这回事,但公众总愿意相信自己的眼睛,他们看到,“订票一开闸,某次列车总余票数总是远小于座位总数。”这样的情形,当然应该有一个说得过去的解释。
回家的车票牵系着很多人的心思,负有公共服务责任的铁路部门,应该更加细化服务,严肃监管。一方面,要以彻底的公开填平信息不对称的鸿沟,减少黄牛与内鬼勾兑、操弄的自由空间;另一方面,要建立更加完备的制度,约束内部人的不法之手,不让少数人的滥权、贪婪败坏整个行业的声誉。(胡印斌)
(来源:新京报)
这个可以有,这个真没有 系统也是人操作,截留车票是可能的 肯定有,电脑系统是人操作的,无论是理论还是 实际上都存在留票的情况。各部委、国家机关以及各个职权部门都有办法拿到票! 这有什么稀奇的?身在这神奇的国度还要求这要求那的,醒醒吧!
即便你是坐飞机,也有预留的,人家空域、航线都是预留的,你去吵啊! 在这里吵着闹着的,没几个是真正要买票坐车的。 已经尝试三天了,11点准时登录,买漯河西-广州南的火车票,从开始放票就显示无票了,根本无法去强了,然后输入郑州-广州南就见到各次车有大把票在买,难道武汉局和郑州局使用的不是一个网络服务器?再有,刚刚尝试查询郑州-广州南,通过学生团体查询见到很多二等,一等车票,然后登录后去查询就没有了,再次使用学生团体查询又见到大量二等,一等票,到底怎么回事?铁道部是否可以给了明确的说法呢? 本来漯河-广州南间一天仅仅只有8趟过路车,车次比较少,还这样把持着一天连一张票都不给卖,让不让老百姓活了,已经等了三天了都没有买到高铁啊,真不知道12306或是铁道部在干什么?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