匿名 发表于 2013-1-11 07:22:12

【走基层·走进360行】大海边的铁路养护工

       尽管阳光明媚,但海风拂面,仍是寒意阵阵。近日,记者来到了南昌铁路局龙岩工务段泉州线路施厝巡养站。

  这是一条铁路专用线,我们所处的位置是通港支线。周边是年产量千万吨的福建炼油厂和化工企业群,每天往来轮船载着海外进口的铁矿石、煤炭从这里上岸,转搭火车运往福建几家大型钢铁企业。

  “连续几天的雨水,冲刷着煤粉淤积到了线路两旁。”工长钟建平正带领职工在泉州港区铁路专用线巡检养护,他们有的拿着铁锹清理股道间的铁矿煤粉淤积,有的拿着专用量尺测量钢轨的间距,有的对钢轨扣件涂油,干得热火朝天。

  龙岩工务段党委书记谢步恭告诉记者,施厝巡养站共有9名职工,全部是男性,负责35公里的港区铁路专用线以及约8公里的通港支线。

  泉港区位条件优越,港口水深港阔,常年不冻不淤。近年来,泉州港的到达货物迅猛增长,导致铁路日常养护工作量猛增。“海风具有很强的腐蚀性,相比于其他地方,我们在铁轨维护保养上要花大量的时间。”钟建平一边清理股道上的黑色淤积物,一边说道,“这些是铁矿煤粉,它们对轨道的伤害性也很大,如果不及时清理,时间长了就结成块状,加速铁轨零部件氧化锈死,有时螺栓都会因此断裂。”

  正说着,旁边有位工友用长臂套筒拧一个锈死的螺栓,他把身子弯成一张弓,双脚牢牢蹬在枕木上借力,仍然拧不动,钟建平赶紧过去搭把手,两个人用尽浑身力气,螺丝才不情愿地松动了。“在普通线路上,通常半年对铁轨零部件涂一次油就足够了,可在靠近海边的线路上,必须每个月都涂油养护。”

  不远处,新分来的大学生刘盼高高抡起尖镐,对着股道上铁矿煤粉淤积而成的黑色硬块砸去。嘣嘣几声脆响,尖镐有如砸在水泥地上,溅起几个小碎块。记者抡起尖镐试了一把,双手居然被震得微微发麻。刘盼笑道:“别说是你了,就是满手老茧的老师傅,这样一天干下来都有些吃不消呢。”

  临近中午,刮起了海风,原本在和煦阳光照射下的舒服劲消失了,代之而来的是刀割般的寒意。“这几天刚下过雨,而且没有铁矿石、煤炭装卸作业,算是最舒服的日子。”钟建平告诉记者,往常海风一吹,漫天遍野都被黑雾笼罩。海风裹挟着铁矿煤粉,一个劲儿地往人的眼睛、鼻子、嘴巴里钻,吐口唾沫都是黑的。更难熬的是夏季,温度高,紫外线强,虽然个个都是汉子,但不得不把自己裹得严严实实,否则露在外面的肌肤就要被晒得生疼、通红,晒多了就要脱几层皮。为了避开高温,夏天钟建平他们早上5点多就起床。

  通港支线4号轨、5号轨、9号轨处是软基地带,钟建平俯下身子,认真察看,发现5号轨处地面下陷较大,他立马和几个工友挖出半米深的软土,往里面填石砟,然后串入枕木。“25米的铁轨通常有40根轨枕,为了缓解软基地带线路质量不稳定的状态,我们通常再串入五六十根轨枕。”钟建平边忙活边说着。

  “小心!”光顾着和钟建平聊天,记者一不小心一脚踩空,泥泞的煤灰沾满了运动鞋,擦了半天没啥效果。“回头得用刷子慢慢刷!”钟建平打趣地说道。

  “我们每次下完工,回到工区第一件事就是洗手洗脸,洗的时候,脸盆里的水像墨汁染过一般。洗了好几道,还不一定能洗干净。特别是脸上的皱纹,煤粉陷在里面,得用刷子慢慢地刷。”

  冬天的黑夜来得特别早,下午5点多,钟建平就得准备收工了。劳累一天,工友们个个蓬头垢面,收拾完工具,大伙纷纷奔向洗漱间,对着水龙头使劲地搓,用过的水像墨汁般流了一地……

  (原标题:【走基层·走进360行】大海边的铁路养护工)

  来源:工人日报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走基层·走进360行】大海边的铁路养护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