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京广高铁全线开通运营之际
谁持彩练当空舞?山川壮丽舞银蛇。 2012年12月26日,毛泽东同志119周年诞辰纪念日,中国铁路历史将铭记这一天。这一天,随着北京至郑州段高速铁路的开通运营,全长2298公里、世界运营里程最长的北京至广州高速铁路全线开通运营!这是中国铁路快速发展的足迹。这是中国铁路坚持走改革开放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之路的果实。这是中国国力的象征。这更是中华民族勤劳勇敢、百折不挠精神的伟大见证!
今天,当我们坐上国产“和谐号”高速动车组列车驰骋在祖国南北大地,实现着一位世纪伟人“像风一样快,我们很需要跑”的民族夙愿时,我们不会忘记中国铁路发展的峥嵘岁月。
与京广高铁毗邻的既有京广铁路百余年的风雨历程,唤醒着我们的记忆。
诞生于忧患之中的京广铁路,在修建中,历经军阀混战、抗日战争的炮火洗礼。京广铁路的前身是京汉、粤汉铁路。京汉铁路于1897年4月开工,1905年全线建成;粤汉铁路于1901年12月动工,直至1936年4月才全线贯通。新中国成立后,京广铁路进行了二线建设。1957年10月1日,随着武汉长江大桥的建成通车,京汉、粤汉铁路连通,并改名为京广铁路。
京广铁路在半个多世纪中,给人留下的是“慢牛”印象。统计显示,改革开放前,我国铁路客车旅行时速平均不到50公里。
即便如此,京广铁路为新中国建国初期的国民经济恢复以及改革开放后国民经济快速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京广铁路经过京、冀、豫、鄂、湘、粤6省市28个中等以上城市,拥有北京、石家庄、郑州、武汉、衡阳、株洲、广州7个大型枢纽。国家开始大规模有计划地经济建设时,国家一大批重点建设项目都兴建在京广铁路沿线的邯郸、郑州、武汉、株洲、韶关等城市。沿线厂矿企业飞速发展,人口密度迅速增加,大量物资均需要经过京广铁路运输。国家虽然投巨资对京广铁路进行多次整修,并修建了复线,实施了电气化改造,但京广铁路运输能力很快就难以适应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改革开放后,珠三角地区经济领先发展,中西部人口大量向珠三角地区流动。经过6次提速改造,京广铁路部分区段旅客列车时速达到了250公里,彻底扔掉了“慢牛”帽子。
饱经沧桑的京广铁路,以其不可替代的作用,熔铸了自己超百年的辉煌。随着国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推进,建设京广高铁,实现客货分线运输,满足国家日益增长的运输需求成为必然的选择。
2004年1月7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讨论并通过了《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京广高铁成为《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中首批获准建设的铁路工程。
2009年12月26日,京广高铁武广段开通运营。京广高铁武广段开通运营后,分流既有京广铁路武广段大部分客车,释放出庞大的货运能力,日均增加33列货物列车,折合日均3500车、25万吨左右货运能力,不仅全面保证了春节等重大节日粤港澳地区重要物资供应,而且有力保障了日常的粮食、电煤、石油、农药、化肥等重要物资运输,推动事关国计民生的重要经济要素高速位移,有力促进了鄂湘粤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良禽择木栖,筑巢引凤来。京广高铁武广段开通运营后,广东东莞台达电子、深圳高斯贝尔数码公司落户湖南郴州;深圳天马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与湖北省科技投资有限公司合作,共同投资40亿元人民币,成立了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长城电脑与湖南长城信息公司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在湖南地区联合创建新的计算机生产基地……
2012年9月28日,京广高铁郑武段开通运营。高铁为沿线居民、商户、企业、城市等带来无限商机。短短的时间,郑州东站周边原来空旷清冷的田野就被鳞次栉比的楼房与众多的商户、熙攘的人群所占领。
今天,京广高铁全线开通运营。跨越海河、黄河、淮河、长江、珠江5大流域的京广高铁就像一条腾飞于祖国南北的巨龙,将环渤海经济圈、中原城市群、关中城市群、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长三角经济圈和珠三角经济圈串联起来,带动着近4亿人口奔小康。
因京广高铁形成的南北“经济宽带”,激荡着更多城市和乡村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铁路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产物,也是促进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京广高铁全线开通运营,标志着我国高速铁路建设取得新的重大进展,对于缩短沿线城市间时空距离,方便人民群众出行,缓解京广铁路通道运输能力紧张局面特别是春运压力,加强我国东中西部人员、物资、信息交流,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将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更加有力的运力支撑。据初步测算,京广高铁开通运营后,既有京广铁路丰台西至武汉北间每年可增加货运能力2000万吨左右。
京广高铁全线开通运营,在北京、石家庄、郑州、武汉、广州分别与已经建成通车的北京至上海高铁,北京至天津城际铁路,北京经京秦、秦沈客专与哈大高铁,石家庄至太原高铁,郑州至西安高铁,武汉至合肥至南京高铁,南京至上海至杭州高铁,武汉至宜昌高铁,广州至深圳高铁,广州至珠海城际铁路,向东南可进一步与杭州经宁波、温州、福州至厦门高铁相连。可以说,京广高铁全线开通运营,使我国高速铁路网初具规模。
人类需要的发展是经济的、生态环境的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京广高铁沿线省市人口承载量大,是我国的重要商品粮生产基地。京广高铁建设走的是 “绿色”之路。
京广高铁“以桥代路”的建设理念,不仅减少了铁路对沿线城镇、乡村的切割,而且节省了大量土地。建设中,京广高铁共应用了43项科研新成果,其中京广高铁经过的武汉天兴洲长江大桥,在同类型桥梁中具有“跨度、速度、荷载、宽度”4个世界第一;穿越石家庄地下的6线隧道,全长4.98公里,是我国目前隧道断面最大、结构断面形成最多的铁路隧道。全线牵引供电、通信信号、调度集中和安全检测等系统均采用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化设备,能满足高速列车的高平顺性要求。
人类历史上,每一项新技术的产生,必然要伴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的发展必然引来生产关系的变革。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中国的高铁事业方兴未艾。乘着十八大的东风,踏上建设 “美丽中国”的征程,我们相信,城市会因高铁而生动,乡村会因高铁而隽秀。(来源:火车票网)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