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铁告别绿皮车时代
http://i1.hexunimg.cn/2012-12-22/149349232.jpg列车驶向烟台站,绿皮车完成了它的使命点击查看原图http://i0.hexunimg.cn/2012-12-22/149349236.jpg3.5元火车票从此成为记忆点击查看原图http://i4.hexunimg.cn/2012-12-22/149349241.jpg各种绿皮车专用的水壶、水桶等也将退出历史舞台点击查看原图http://i5.hexunimg.cn/2012-12-22/149349242.jpg绿皮车退役后,列车上烧锅炉取暖将成为历史点击查看原图
山东商报烟台消息 随着枣庄西发往烟台的绿皮车变了红装,济南铁路局从此告别了“绿皮车时代”。昨天早晨7点45分,记者也踏上了这趟绿皮车的最后之旅,见证了济南铁路局里程碑的一页。
新中国刚成立时,彼时的绿皮车还是木板座,后来渐渐加了沙发垫包上了皮革。但是,炎炎夏日,有的车厢因电扇配置不齐或不能用,成了名副其实的“闷罐”;“三九”严冬,车厢内感觉透风,车厢成了“冰箱”。上世纪80年代,中国开始更换红皮车,虽然设计时速和绿皮车一样都是120公里每小时,但是车厢里有了空调,舒适性得到了增加。上世纪90年代,又一批蓝皮车取代了红皮列车,时速也从120公里每小时提到了140公里每小时。2000年以后,中国再次更新了列车车皮,这时一批白皮车肩负起了运输的任务,时速也同步提高到了160公里每小时。至2007年,动车组全面上线投入运营,时速升至200公里每小时。之后,2008年,动车组投入运营的京津线开通,标志着中国进入高铁时代。济南铁路局同样经历了这个演变过程,2011年京沪高铁的开通使山东的铁路运输也进入高铁时代,每小时350公里的速度也为群众的出行带来了快捷。这时,绿皮车由于简陋的设施及过慢的速度也在渐渐淡出历史舞台,最后一趟绿皮车的退役也标志着济铁进入了新的时代。
绿皮车的记忆
乘客
销售员乘客习惯乘坐绿皮车 因为慢车上更容易思考问题
曲先生从事销售工作,职业的性质注定他要经常奔波于各地,自然也免不了来回坐火车。曲先生此次是从枣庄赶往胶州,记者在车厢里徘徊时,恰逢他在触摸绿皮车破旧的皮子靠背。走上前询问,果然他是一位无比留恋绿皮车的老乘客。“在这样清冷的车厢里反而更利于思考,我享受每次出差在路途中思考问题的惬意。”曲先生告诉记者,如果不是太急,他一定选择绿皮车往返于目的地。一是因为绿皮车便宜,再就是他享受这样的“慢生活”。如果不赶上暑运、春运,绿皮车并不拥挤,反而有些冷清。曲先生习惯于在这样慢下来的节奏中思考问题,而现在济铁告别了绿皮车时代,曲先生也需要调整慢车上思考问题的习惯了。
列车长
用煤烧热循环水为绿皮车取暖 上岗的小年轻最害怕考锅炉证
最后一趟绿皮车的列车长姚磊已经跑了20多年的绿皮车了,谈及最留恋的地方还是烧热水的独暖炉。由于绿皮车上没有空调,只能靠热水循环来取暖,于是每节车厢都有一个锅炉,用于烧热循环的热水,这也是绿皮车独有的“装置”。烧锅炉虽然不需要掌握多丰富的文化知识,但却是一个实实在在的技术活,新来的列车员弄得自己满身满头都是煤灰也不一定能点着。“最小的列车员才来车上4个月,能更换红皮车最高兴的就是这个小列车员了,因为烧锅炉确实不是一个轻快活。”列车长姚磊告诉记者,原来济南铁路局上岗的每一个列车员都要考锅炉证,现在绿皮车退役,估计慢慢就不再需要“持证上岗”了,这恐怕是最令年轻列车员开心的消息。
来源:山东商报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