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和谐号 发表于 2012-12-14 20:51:57

驻守贵阳南站枢纽“心脏”的人们

       位于贵州省贵阳市南郊的贵阳南站建于1958年,地处我国铁路网“八纵八横”中包柳铁路和沪昆铁路两条大通道的交汇点,地理位置非常重要。
http://www.chnrailway.com/uploadfile/2012/1214/20121214095443139.jpg
       (中华铁道网)位于贵州省贵阳市南郊的贵阳南站建于1958年,地处我国铁路网“八纵八横”中包柳铁路和沪昆铁路两条大通道的交汇点,地理位置非常重要。主要担负着黔桂、川黔、沪昆三条干线货物列车的到达、始发、解编作业以及货物到达、发作为为全国18个路网性编组站之一,贵阳南站日编组车辆2万辆,日运输量超过40万吨,是亚洲设备最先进的编组站,规模在亚洲列第二,仅次于郑州北编组站。

       为了保证枢纽的安全畅通,成都铁路局贵阳工务段贵阳南站线路一车间的职工们,无论刮风还是下雨,无论是春秋还是冬夏,日夜养护着站场内616组道岔、126股道线路设备的养护。
http://www.chnrailway.com/uploadfile/2012/1214/20121214095455320.jpg
       在贵阳南站内,有两座“驼峰”设备,因类似骆驼背上的驼峰而得名。列车到达站内,被机车推上驼峰,利用驼峰的线路坡度,车辆经过提钩、自动测重、缓冲器自动制动后,就可以实现列车自动解编作业。因此,驼峰就是枢纽的咽喉。一但驼峰设备出现故障,整个贵阳南枢纽就会瘫痪。驼峰日夜进行列车编组作业,对钢轨等线路设备的冲击、磨耗十分严重,崭新的钢轨换上去,最多能支撑4个月。每天,在巨大刺耳的铁轮制动声中,驻守在这里的贵阳工务段上驼峰工区工长蒋家平,带领10名职工,只能利用中午1个小时左右的“天窗”封锁时间,对驼峰道岔进行设备养护。12月13日,笔者用镜头记录下蒋家平和工友们的一组工作场景。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驻守贵阳南站枢纽“心脏”的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