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和谐号 发表于 2012-12-5 21:09:08

世界首条高寒高铁哈大线投运 中国铁路客运动车升至1/4

白天在“冰城”哈尔滨滑雪、看冰雕,晚上去“时尚之都”大连泡温泉、吃海鲜……12月1日,哈大高铁正式开通运营,我们踏上9时整由哈尔滨西站首发大连北站的D502次列车,原本两个相距近千里的城市,现在变得近如毗邻,经过5小时20分钟左右的旅行,刚刚欣赏了雪景的旅客就可以饱览大连的海上风光了。哈大高铁是世界上第一条投入运营的新建高寒地区高速铁路,营业里程921公里,设计时速350公里。   安全保障放第一  高铁从来不乏关注,首条高寒地区高铁更是集众多目光于一身。铁道部科学技术司司长周黎表示,铁路部门和单位充分借鉴青藏铁路等已有技术成果,通过科研和试验,成功解决了世界性难题:“冻胀”控制问题。
  据沈阳动车段相关人员介绍,哈大高铁采用了中国北车股份有限公司制造的CRH380B型高寒动车组列车,适应环境温度-40℃至40℃,同时增强了抗风、沙、雨、雪、雾等恶劣天气能力。
  “10月下旬起,东北三省普降大到暴雪,CRH380B型高寒动车组列车也以完美表现通过首场暴风雪考验。”中国北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开发部部长孔风说,无数次的试验证明,哈大高铁从技术到速度、安全度均已成熟。
  另外,铁路部门在哈大高铁运营初期,实行了冬季和夏季“两张运行图”,分别按时速200公里和300公里两个速度等级开行动车组列车,同时实行与两个速度等级相对应的票价。
  “高铁版图”更辽阔  D502次列车快速平稳地行驶着,过了营口东站,车窗外的皑皑白雪逐渐褪去,绿色植物慢慢探出头来,雪景变成海景。
  哈大高铁开通后,哈尔滨、长春、沈阳、大连,东北地区4座中心城市实现“半日经济圈”。东北地区的四大经济区――辽宁沿海经济带、沈阳经济区、长吉图经济区和哈大齐工业走廊,将获得连线成片的新动力。
  “东北的工业家底大都分布在哈大一线。”辽宁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卢松认为,哈尔滨、大庆的重化工业,长春的汽车工业,沈阳的装备制造业,大连的石化、造船和高新技术产业,鞍山的钢铁产业等均在哈大这条东北中轴线上。哈大高铁的贯通,对于推动整个东北的生产要素快速流动、产业整合、产业升级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有着重要作用。
  “哈大高铁可以通过既有的秦沈客运专线和京秦铁路,实现同已经运营的京沪高铁和即将全线贯通的京广高铁相连。”铁道部副部长卢春房说。
  到今年年底,我国“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中的高铁“四纵”干线就将全部贯通。京哈高铁纵贯东北三省,实现东北亚经济圈核心地带与环渤海经济圈的“无缝对接”;京广高铁全线贯通后,环渤海经济圈与中原经济区、武汉都市圈、珠三角经济区将贯通;京沪高铁连接“环渤海”和“长三角”两大经济区;沿海高铁大动脉基本形成,“长三角”牵手“珠三角”。“四横”干线中最长的沪汉蓉高铁,除渝利段,已全线贯通。
  重拾高铁信心  对于受益于高铁开通的乘客来说,快的同时,安全出行是第一需求。
  针对刚开通的哈大高铁,铁道部部长盛光祖强调,各运营单位和相关建设单位、设备生产制造企业,要把困难和问题考虑得更充分一些,把应对措施制定得更完善一些,确保顺利开通、安全运营。
  “与飞机一样,高铁动车也要遵循安全性、经济性、舒适性和环保性。我国高铁技术目前在世界上总体来说是领先的,同时一些方面还有提高的空间,如在极端天气条件下,保证信号、控制系统及时报警、紧急处置,完善逃生预案等。”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浚说。
  截至目前,我国新建高铁里程已达8600多公里,加上12月即将通车的京广高铁北京到郑州段,高铁里程将达1万公里,约占我国《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中高铁路网的一半以上。
  崭新的高铁运营版图也在改变着中国人的出行。如今,动车组旅客发送量已占全国铁路旅客发送总量的25.7%。每天逾1580列高铁穿行神州,运送逾133万名旅客往来东西南北,使铁路旅行时间普遍缩短了一半以上。
  预计到“十二五”末,以“四纵四横”高速铁路为骨架的快速铁路网基本建成,高铁里程将达1.8万公里左右,包括时速200公里至250公里的高速铁路1.13万公里,时速300公里至350公里的高速铁路0.67万公里,基本覆盖我国50万以上人口的城市。

       来源:人民日报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世界首条高寒高铁哈大线投运 中国铁路客运动车升至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