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罗铁路开通让“死亡之海”充满无限活力
11月29日12时26分,57001次货物列车缓缓驶出哈密南站。至此,全长374.83公里的哈密至罗布泊铁路全线建成通车。被人们称为“死亡之海”的罗布泊从此有了风笛声。这一天,山脚下的哈密瓜之乡,充满了喜庆祥和的热烈气氛。(人民铁道报11月30日)一代又一代人为探研、开发罗布泊,为此付出了心血甚至生命,也留下了许多传奇的故事。罗布泊,这个因1964年原子弹爆炸而闻名于世,也因1980年著名科学家彭加木失踪、1996年探险家余纯顺遇难而神秘莫测的“生命禁区”,正式结束了不通火车的历史。此铁路因穿越号称“死亡之海”的罗布泊,备受关注。哈罗铁路是继青藏铁路后,我国在广袤的西部地区建设的又一条“神奇天路”。
据了解,哈罗铁路北起在建中的兰新(甘肃兰州-新疆乌鲁木齐)第二双线哈密南火车站,途经花园乡、南湖、沙哈、巴特、鲢鱼山、黑龙峰、多头山、东台地、罗中9个车站,直达罗布泊。由铁道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国家开发投资公司合作建设,正线全长374.83公里,总投资约31亿元。
哈罗铁路终点――罗布泊镇罗中区是我国重要的钾肥生产基地,储量居全国第一。列车开进罗布泊将有效缓解我国钾肥长期严重依赖进口的局面。哈罗铁路2010年3月开工建设,2012年11月全线竣工。哈罗铁路有85公里长的路基要经过罗布泊盐湖区,这是我国首次利用硫酸盐岩盐来填筑的路基。面对盐岩路基和进入无人区施工这一世界性难题,铁路建设者们不断努力、迎难而上,不断探索,通过研究实验,有效解决了岩盐路基施工技术难题,使线路的沉降误差控制在1厘米以内,确保了路基的稳定可靠性,也弥补了世界上岩盐路基施工技术难题的一项空白。在两年多的时间里,哈罗铁路建设者们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战风沙,斗严寒、酷暑,艰苦鏖战,用常人难以想象的毅力,克服诸多困难,成功破解“生命禁区”的神奇密码,从而保证了哈罗铁路按计划全线建成。
哈罗铁路作为一条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致富路,必将极大地破解罗布泊钾盐和沿线工业产品物资外运瓶颈,对于开发沿线矿产资源、特别是对钾肥资源开发、缓解我国钾肥资源不足,加快当地脱贫致富,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调整规划,哈罗铁路还将与哈密--临河铁路相连,形成新疆与西北、华北地区客货交流的新通道。它对于开发沿线矿产资源,加快南疆地区脱贫致富,改善人们出行,促进中国东西部地区优势互补,以及完善区域路网结构等具有重要意义。哈罗铁路开通,特别是对于党中央提出的西部大开发计划已经变成了现实,推动新疆能源战略又好又快发展起到极其重要作用。
(作者系中华铁道网特约评论员)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