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一天:孤独的守望
下面是转自腾讯网的《中国人一天(第818期)——孤独的守望》在此向铁路的一线职工致敬。
同时也向采访记者表示感谢。
中国铁路上有无数个这样或大或小的车务室。他们每天在工作岗位上,盯着眼前的会车机器,重复着标准化用语和手势。列车驶入站台之前,他们便在那站好、接发列车。列车开走以后再回到岗位上继续盯着那台机器。
摄影/赵赫廷、图片编辑:吴家翔。
2012年03月23日,河北青年报。 山西黎城县南郊火车站,附近村民来到火车站等车,准备去县里赶集。火车站位于山西河北交界的山沟里,交通不便,附近村民外出和回来大部分都选择来这里乘坐火车。
会车工作可以说是非常单调的,车站大部分员工从18岁左右开始来到铁道工作至今,随着无数个寂寞、单调、机械的重复、重复、再重复,工作似乎变成了其不可摆脱的某种属性,渐渐地也强化了值班员的忍耐能力。
2012年3月7日,山西黎城县南郊火车站,清晨在车站等车的人。通过此处的客车只有两对,时间分别是10点30分-15点、11点-17点30分左右。由于山里交通不便,附近村里大部分村民都在这里乘车。没有售票台,上车以后补票。
两座水塔为车站提供用水。
站长林万利拿着火车捎过来的蔬菜走进车站的值班室。山里交通不便、附近村子落后,下班后都是员工在县城买好菜,第二天送过来。
值班人员的工作工具,铁路服装、标旗、通话器和手电。 车务站的工作人员主要负责会车工作,值班员24小时待在会车室里盯着接发列车的机器,不得睡觉,除了上厕所和接发列车可以出来走动,否则不能离开会车室。
工作交接。
昨日值班的值班员换岗之后离开,换上另外两个同事。值班员每24小时一换岗,任务交接以后乘坐通过车站的列车回家。
山西黎城县南郊火车站站长林万利,47岁,在铁路工作三十年。这样的工作用他的话说是早都习惯了,南郊的这条铁路是他的父辈修筑的,如今他的儿子毕业以后也在铁道上工作,家里只有妻子一人。妻子身体不好,儿子刚参加铁路工作就在外面跑,家人现在是他每天担心挂念的
值了一夜班的助理值班员宁乃齐。“每天的工作就是不停的重复,对着一片大山,大部分时间几乎连个人影都看不到。”宁乃奇今年55岁,是车站年龄最大的员工,在小站工作十余年。这里的员工平均年龄在47岁左右,从19、20岁开始从事铁路工作,可以说他们把自己的青春都献给了铁路。
锅炉师傅刘世富。46岁的刘世富每年11月冬天来的时候就来到小站,锅炉房和他的宿舍连在一起,宿舍不足3平米,里面只有一张床和一个小书桌。他和另外一个师傅轮流倒班,平时除了在锅炉房工作和运煤,其余时间他都待在屋子里。三四个月以后天气变暖再离开。
在轨道上工作的公务段工作人员。小站现有四个单位 车务、公务、电务和桥梁工区。依次负责会车、铁道维护、信号设备保养、等工作。
车站食堂,早餐有粥、鸡蛋、馒头、咸菜。 “在这里有钱都花不出去。”林万利说。每天的伙食基本都一样,早餐是粥、中午和晚上是米饭和面条,菜样基本都没变过。交通不便、附近村子落后,下班后都是员工在县城买好菜,第二天送过来。
值班员上岗前要测验是否饮酒,喝过酒以后不能上岗工作。
在宿舍洗漱间洗漱的胡小兵。 在南郊的几天妻子和女儿打过数次电话询问,明天即将离开这里回家,这是他在这待的最后一个夜。
2012年3月8日 山西黎城县南郊火车站 准备去县城赶集的村民登上了火车。
一村民顺着铁路从站前走过。火车站位于山沟,平时没有村民乘车的时候几乎不见人影。
寒风依旧在大山里吹着,灯光随着清晨第一缕阳光渐渐地黯淡。会车室里走出来一个身穿铁路制服的工作人员准备迎接清晨的第一趟列车。南郊车站安静的躺在茫茫山野之中,继续重复着它的重复。
————————————完———————————— huamao_zhh 发表于 2012-11-12 23:4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寒风依旧在大山里吹着,灯光随着清晨第一缕阳光渐渐地黯淡。会车室里走出来一个身穿铁路制服的工作人员准备 ...
谢谢楼主!!向那些辛勤、孤独、寂寞工作在偏僻小站的铁路职工致以最崇高的敬意!!!!!{:4_83:}{:4_83:}{:4_83:}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