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和谐号 发表于 2012-10-24 17:19:38

“我见证了新疆铁路十年巨变”

十年,可以改变很多事情。对于年年都跟着火车跑的列车员郑志强来说,最深刻的感受就是火车越跑越快,新疆距内地的距离正越来越近。
今年46岁的郑志强,是乌鲁木齐客运段上海车队八组的一名列车员。1998年,从部队转业的郑志强被分配到了铁路,这一干就是15年。
从绿皮车退役迎来空调车,从难熬的旅程到铁路大提速,从不到10对列车到如今的32对列车,从仅有的几条铁路线到新线路不断开通,从熬夜排队到网上、电话购票,郑志强说:“我见证了新疆铁路巨变的十年。”
旅客的“活地图”
“一口清”,是同事们对郑志强的称呼,意思就是“百事通”。之所以这样称呼他,是因为在列车上面对旅客咨询的问题,没有郑志强回答不了的。
不过,这可都是在十多年的工作中摸索出来的,刚开始工作时的郑志强,可没有这么厉害。
“印象最深的一次,一个从南京到乌鲁木齐来寻找商机的生意人,由于第一次来不熟悉,就在车上向我问起找哪家宾馆住宿好,该如何坐车?我一下子不知道该如何回答。”郑志强说,这让他很尴尬,也让他触动很深,他意识到自己的服务不应该只局限于列车上。
从那时起,郑志强准备了笔记本,把旅客提出的、自己难以答复的问题一一记下来。跑书店,进网吧,搜集、整理出乌市、上海两地的旅游景点、公交线路、宾馆医院地址电话、旅客列车换乘时刻、航班进港出港时间共计18类、近千条资讯信息,并全部记在了脑子里。
乌鲁木齐BRT开通以后,郑志强带着笔记本一连坐了好几次,详细记录沿途到达、换乘车站等。铁路实行电话订票、互联网售票后,他把全部流程亲自体验了一遍,为的就是随时能为旅客解答相关信息。
郑志强成了往来乌鲁木齐到上海两地旅客的“活地图”,也折射出了新疆铁路不断提升服务质量的历程。
如今在乌鲁木齐至上海的T53/54次列车的10个车组,都设置了“志强服务导航台”,郑志强的做法更是在各趟列车上推广。
距内地更近了
72小时,65小时45分,再到现在的45小时01分,乌鲁木齐到上海4000多公里,分别用三个速度完成。不仅如此,列车上的硬件设施、乘车环境更是有了巨大变化。
十年来,铁路历经多次大提速,列车运行时间不断缩短,火车跑得更快了;伴随着每次铁路提速,铁路客车车辆不断更新、升级,绿皮车逐渐被构造速度更高的、设施更先进的空调客车所取代,列车上的坐席、车铺、厕所等配套设施也更全更好了。
开着适宜温度的空调、干净整洁的铺位、窗明几净的车厢……在这样的列车上工作的郑志强,时常会感到幸福。“这样好的环境,十年前想都不敢想。”郑志强说,不过他还有一个愿望,就是希望能早点在“飞行”的流线型动车上为乘客服务。
十年间,新疆铁路建设飞速发展,电气化铁路、高速铁路从无到有,陆续开建。2009年11月,设计时速为200公里/小时以上的兰新铁路第二双线正式开工建设;今年10月1日,乌鲁木齐新客站站前工程正式开建,新疆距离“高铁时代”越来越近,新疆距内地的距离也正越来越近。

来源:乌鲁木齐晚报

开发商 发表于 2012-10-24 23:06:36

经常去新疆,有体会,期待兰新高铁。

xiao64825 发表于 2012-10-25 12:06:50

开发商 发表于 2012-10-24 23:0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经常去新疆,有体会,期待兰新高铁。

期待成都-乌鲁木齐高铁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我见证了新疆铁路十年巨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