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和谐号 发表于 2012-10-24 17:03:48

京皖高铁给安徽旅游带来新变数

10月16日,这是一个让安徽旅游人欣喜的日子:合肥至蚌埠高铁客运专线在这天正式通车。合蚌段作为京福高铁和京沪高铁的重要连接线,将安徽旅游全面带入高铁时代,目前从北京到合肥只需4小时左右时间。显然,借助高铁,安徽旅游无论是北上还是南下,似乎都可以左右逢源了。但要真正融入市场,掌握主动权,并没有那么简单。10月12日,由安徽省旅游局、中国铁道部出版社主办,黄山风景区、九华山风景区、太平湖风景区具体承办的以“高铁自由风、京皖新干线”为主题的安徽高铁旅游发展论坛在合肥举行,对高铁将给安徽旅游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进行了深入探讨。
机遇:在全国旅游格局中的地位凸显
这次应邀来安徽参加会议的北京交通大学教授张辉认为,安徽旅游资源丰富且品位高,但安徽旅游没有全面走到全国前列,历史上交通不畅是主要原因之一。
近几年,安徽交通状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安徽省旅游局局长胡学凡分析说,“十一五”以来,安徽旅游的可进入性持续改善,空中航线四通八达,公路建设日新月异,高速铁路建设更是突飞猛进。随着合肥至上海、武汉动车的开通,尤其是10月16日京皖高铁的开通,安徽实现了合肥1个小时到南京,2个小时到武汉和上海,4个小时左右到北京的通达速度,安徽旅游全面进入了高铁时代。
交通格局影响旅游格局。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变,安徽在全国旅游格局中的地位将进一步凸显。这次黄山、九华山和太平湖联手承办高铁旅游发展论坛,就是要抢滩“地位”变化带来的新市场。此前,“两山一湖”借助南接徽杭高速、黄衢南高速,进一步巩固了传统的长三角市场。如今京皖高铁的通车,又可使其以合肥为北大门北上京津唐,并进而直扑东北,可谓战略空间顿开。而同时,安徽可以“两山一湖”为龙头,整合合肥、皖北和皖西南资源,共同挺进北方市场,揭开安徽旅游发展新篇章。
挑战:对安徽旅游形成倒逼机制
作为安徽省旅游局局长,胡学凡十分清楚高铁不仅给安徽带来机遇,也带来了挑战。在这次论坛上,他直言不讳地提醒一些地区要警惕“虹吸效应”。
他说,高铁效应会使安徽有更多机会参与北京、上海、南京等地入境游客的“二次分配”,同时也会吸引更多的国内游客。大量游客的涌入,势必会对安徽旅游目的地建设形成“倒逼机制”。比如皖北作为京皖高铁的主要途径区域,目前沿线城市高档酒店偏少、集散中心功能不完善、旅游服务水平较低,面对高铁时代,皖北旅游业还有许多准备工作要做。其实,不仅皖北和皖中,即便是在安徽旅游最为发达的皖南地区,“倒逼机制”也无处不在。黄山区区委常委、太平湖管委会主任蒋集体说,高铁对旅游市场的影响,不仅体现在游客的增长上,更催生了新的旅游消费群体、新的产品需求、新的旅游形式和新的商业业态,这对我们“两山一湖”旅游产品的转型升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惟有适应这种要求,“两山一湖”旅游才能保持和不断增强她的生命力。
应对:完善体系建设和加强区域合作
高铁来了,带着机遇和挑战。
安徽,你该如何应对?这是在这次高铁旅游发展论坛上大家所共同关心的话题。
胡学凡说,随着交通和旅游格局的变化,安徽旅游有很多事要做,其中加快完善旅游目的地体系建设,加快区域旅游合作进程已是迫在眉睫。他说,高铁带来的便捷性会推动游客流向设施完善、产品独特和服务优良的旅游目的地。单纯依靠门票收入的景区将有可能成为高铁旅游经济的“中转站”,无法分享到客源增加带来的更大效益。特别是在旅游基础设施薄弱、旅游资源特色不足、综合竞争力较弱的地区,极易出现游客“过而不入”的现象,在区域旅游竞争格局中沦为“过境地”,这就要求我们要加快完善旅游目的地体系建设,同时更要加快旅游区域合作进程,整合、包装出适合市场需求的跨区域高铁旅游产品,加强与高铁沿线兄弟省市的合作与对接。省会合肥更要认真研究市场,做好连南接北、左右逢源的文章。

来源:第一旅游网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京皖高铁给安徽旅游带来新变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