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和谐号 发表于 2012-10-15 21:02:34

铁路让关爱的阳光温暖残疾人

当下,关注弱势群体、关心帮助残疾人,是我们这个社会越来越崇尚的话题,成为人们创建精神文明、培育道德风尚的重要形式。而就在本月的12日,河南省新乡市20名残疾旅客通过网络自发联谊,准备前往杭州考察残疾人自立创业项目的时候,新乡火车站伸出了援助之手,从车票预订到进站上车,全程为他们提供了无障碍服务,使他们开心、顺利的踏上了旅途。

看到这则消息,笔者一方面为郑州铁路局新乡火车站的“人性化”助残措施感到温暖,另一方面,也深切的感受到在如何为残疾人等弱势群体提供“无障碍”服务,提供更多的方便温馨,把“残疾人优先”落到实处这一社会性课题上,铁路部门大力完善助残服务项目、“全方位”帮扶弱势群体的做法,已经从单纯的拼服务设施的“硬件”助残,上升到了以提供人性化和贴心话服务的“软件”助残,是值得其他行业学习借鉴的。

近年来,我国在帮助残疾人、服务残疾人方面做了不少工作,形形色色的“助残”活动也在全国各地广泛展开。但由于残疾人属于特殊人群,其身体的某些功能的缺失,给他们的生活造成了阻碍,这种阻碍不仅仅体现在行动不便方面,更体现在他们对社会角色的需求和参与正常社会活动的“渴望”。在笔者看来,某种程度上,助残工作要想真正“落地”并“生根”,除了要在助残设施建设等“硬件”方面下功夫之外,更应该从人文关怀的层面做文章。而铁路部门的做法,无疑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典范。

众所周知,人类的社会性是维系人类整体运行发展要求的基本特性,无论处于什么社会阶层的人都具有的一些共同特性,具体说来包括:利他性、服从性、依赖性、以及更加高级的自觉性等。而从残障人士的角度来说,其在依赖性方面会表现出比普通人更加强烈的渴望,这就要求,在不但要为他们提供必要的物质帮助,更重要的是要在精神上给与足够的体贴和关怀,为残疾人提供更加和谐的人文服务环境,从而保障和改善残疾人生活质量。否则,助残建设搞得再热闹,也难以让残疾人感同身受。
而文章前铁路部门的做法恰恰给助残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榜样。铁道部部长盛光祖曾指出:“铁路是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行业,服务是铁路的本质属性。检验铁路发展科学不科学,最终要看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实践告诉我们,不重视人民群众需求,不切实把服务搞上去,铁路工作就难以得到人民群众和社会认可,不仅会失去良好的发展环境,而且会失去市场空间。”

近年来,铁路部门不但大力修建服务残障人士的硬件设施,比如:增设残疾人售票专窗;在每趟列车上增设5个残疾人专座、残疾人专用卫生间;在各大车站增设残疾人通道,许多新火车站根据无障碍设施的要求,配套安装了专用升降电梯、无障碍通道、平台、洗手间(厕所)、席位等,配置了轮椅、担架等方便残疾人、孕妇使用的相关生活设施等。更是不断提升服务残障人士的水平,形成了扶残助残的“温馨接力”,搭建起残疾人人文关怀的平台。郑州铁路局新乡火车站对于残障人士从进站到上车的“一条龙”服务就是最好的体现,因为助残的设施再好,如果没有人去关心和帮助,助残设施的意义将大打折扣,只有爱心常在,残疾人出行才能实现真正的无障碍。从此事件我们看到在方便残疾人乘坐火车方面,铁路部门处处有真情。我们有理由相信,有着铁路人服务热情并一路照顾,残疾人在进站、上车、乘车的过程中,所有的困难并不是困难。也期待着更多运输部门,能够像铁路部门那样能给残疾人更多的无障碍出行关爱。【来源:商都网】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铁路让关爱的阳光温暖残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