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首次长距离穿越喀斯特地质突破万米大关
http://news.huochepiao.com/pic/2012101184055.jpg世界首次长距离穿越喀斯特地质突破万米大关
风险管理形成石林隧道管理的核心思想
正在建设中的云桂铁路石林隧道是世界首次长距离穿越喀斯特地质,石林隧道由中铁一局独自承担施工任务。截止2012年10月8日,石林隧道正洞安全掘进10118米,为全长18196米的55.6%。
石林隧道为Ⅰ级高风险岩溶隧道,地质极其复杂,主要穿越大面积破碎灰岩地层,存在突水和突泥等地质高风险。石林隧道自2010年8月开工建设以来,中铁一局以风险管理为核心,谱写出全国最长岩溶隧道铁路施工的新篇章。
承担石林隧道管理的中铁一局云桂经理部,高度重视隧道风险管理,通过研究、实践和经验的积累,石林隧道正洞开挖安全突破万米大关,其风险管理的核心思想发挥了重要作用。无论在隧道施工的前期,还是向纵深推进过程中;无论是对特殊围岩监控,还是对浅埋段采取的措施,都实现了有效管控。
中铁一局云桂经理部认为,在石林隧道加强风险管理,可以对未来潜在损失的不定性,通过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措施规划和措施执行进行控制,实现项目管理的预期目标。今年6 月9 日―10 日,云桂铁路公司举办 “隧道工程建设管理培训班”,特邀中铁一局集团副总工程师、云桂项目经理雷向锋授课。石林隧道的风险管理思想引起广泛赞许。
石林隧道的风险管理分为三个层面:一是前期项目的风险评估;二是施工过程的全面监控;三是项目特殊段落的加强措施。
前期项目的风险评估主要进行了隧道施工危险源辨识和安全风险评估,制定有针对性的专项施工方案,并编制应急救援预案。石林隧道的风险评估结合岩溶隧道的施工特点和内容进行评估,确定主要风险源、风险等级、提出了相应的风险处理措施。针对岩溶隧道可能产生的突水、突泥、突石等风险,明确了施工工序、注意事项、监控要求和施工应急措施等。合同风险评估是石林隧道前期风险评估的另一项重要内容。主要从施工图数量与合同数量的差异、资源价差、总承包风险费条款、合同单价等四个方面进行风险评估,确定相应的管理模式和管控措施。例如对合同单价风险评估后,局经理部决定制定工序分包指导价格,各分部在劳务分包时执行该指导价,达到施工各方利益均衡,保证分包合同的顺利执行。
在石林隧道施工过程中,中铁一局经理部始终将隧道超前地质预报和监控量测作为隧道风险管理的重要内容,贯穿于隧道施工的全过程。经理部成立以总工为组长的超前地质预报管理领导小组,分部成立超前地质预报管理小组,各架子队队长及技术主管、相关技术管理人员,按照各自的分工制定了工作内容、职责,对石林隧道超前地质预报工作全面负责。购置了一套价值400余万元的地质超前钻孔设备,并成立了单独的班组,负责地质超前水平钻探工作。组建了隧道超前地质预报小组,并单独管理、核算。通过TSP203、超前水平钻探、加深炮孔、地质雷达、红外探水、地质素描多种方法的综合运用,相互验证,为隧道的顺利施工提供了可靠保证。监控量测的重点部位为拱顶下沉;重点时间段为仰拱开挖后暂未封闭成环的这段时间内;重点段落为三级围岩地段伴有软弱夹层,即“不三不四”的围岩事故高发段落。建立石林隧道溶洞、突泥、突水台账,风险段落预警,实行“石林隧道风险管理基本信息日报”,“超前钻孔影像资料报告”等十余项制度,全面监控隧道围岩变化。发现前方异常,采取相应措施。
对于特殊地质条件下的隧道掘进,突出一个“稳”字,注重稳中求进。特殊地质条件下的施工方案比选,需经反复论证、果断决策,坚持安全第一的方针。溶洞处理根据溶洞大小、充填物性质、探测情况等,拱部采用小导管,单、双层管棚,混凝土顶板等方案通过,及时架立钢架,必要时回填混凝土、顶部吹砂形成缓冲层。石林隧道DK652+110~DK652+205段为浅埋段,长度95m,最小埋深6.8m,。根据地质情况和周围环境,经理部在暗挖、明挖、盖挖三种方案中经过技术经济比较,选择了盖挖法。盖挖法较明挖法而言,可减少临时用地,减少开挖数量,避免了弃土、堆土过程。施工方法的优化,极大地保证了施工安全,加快了施工进度,提高了管理效益。
石林隧道由于自始至终贯彻了风险管理的思想,实现了安全、高效,最大限度地满足质量要求,并促进项目参与人的责任感,提高了工作效率。通过风险管理还可以把更多的人溶入决策过程,促进项目参与者之间的合作,增强相互信任,创造和谐项目。
来源:火车票网
云桂铁路好久没有消息了 热烈祝贺,继续努力{:4_83:}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