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和谐号 发表于 2012-10-9 14:00:55

“一条线更新一座城”---高铁变局

世界上最快的高寒动车带动着哈尔滨前行,不仅颠覆了所有关于交通运力的传统概念,更将这座最北端省会城市真正置于全国交通及经济大格局的新棋盘――
昨天,再次走进哈西,步入哈西客站,沿哈大高铁首趟试运行列车的路径重新行走,翻阅哈尔滨未来全新高铁生活版本。听到最多的一句话是“这儿的高铁跟其他地方不一样”。有什么不一样?几十年火车出行习惯的彻底颠覆,世界先进高铁技术的高寒破题、哈西客站建设与运营的国际高科技移植,东北同城引发区域经济一体化探索――这一切,注定为哈大高铁、哈西与哈尔滨笼上了一层极具辨识度的色彩。
酝酿已久的哈大高铁选择此时开通,似乎颇具深意。在工业化与城市化快速发展、空间资源被大规模重新配置的今天,哈尔滨从未像现在这样,对高铁的渴望如此迫切与认真。上月初,记者搭高铁一路探访深圳、广州、武汉、上海等几座典型高铁城市,在高铁经济引擎的宏观框架中,微观品读它们的机遇与嬗变,也在相似的高铁经济模式中,为“高铁更新哈尔滨”的城市发展命题寻找答案。
更有尊严的火车出行生活
在人口压力激增与传统运力饱和之下,最值得关注的是:如何摆脱混乱、焦虑的等候环境与充满各种变数的交通工具,以可以接受的经济预算,用最安全、方便、舒服的出行方式,最快到达目的地。
内部确定10月8日哈大高铁试运行的消息,先是在微博上不胫而走,东北博友们纷纷转发、评论,十分欢腾。当日,全国50余家媒体记者清晨6时便蹲守在哈尔滨西客站,陆续赶来的市民拿着相机,在哈西客站前和候车大厅安检门前东拍西拍。一小时后,在央视媒体跟车全程大直播开始前,省级电视媒体的一名女记者已站在哈西客站1站台,距离雪白色“海豚”头的CH380B高寒动车不到20米,面对镜头,声音微抖:“我之前来过这里很多次,今天特别激动,想要亲手摸摸它洁白的身体。阳光洒在它身上,我觉得哈大高铁试运行的第一辆车,今天格外美……”
在家住哈西客站对面东辉明珠园小区居民、64岁的周玉敏看来,哈西客站是一个截然不同的火车站概念。它更像一个崭新、现代化的、一线城市的飞机场。通透、大气的候车大厅有5“多”――售票口多、座位多、检票口多、洗手间多、车辆多。正式运营后每班间隔时间不会很长,乘客可随到随走。今后高铁出行可以从幽雅、宽敞的候车环境开始,行程时间大大缩短,基本实现了“铁路公交化”。
人口压力之下,中国相当时期内的人均铁路里程只有5.5厘米,长度不及一根香烟。铁路运力所造成的经济发展受限与出行难,一度难以缓解。建立一张全新的高速客运铁路网,将客货分离,成为哈尔滨交通运力与城市发展的一个关键突破口。中国用十年时间,使我国高铁技术飞速发展,也使我国高铁的运营里程世界第一,高铁载着并非“疯狂”的技术加速度,使沿途城市以各种方式被“撬动”起来。如今,哈大高铁这列世界最快的高寒动车,以实际运行时速305公里的“贴地飞机”方式,在尖端的科技支点上终于驶进哈尔滨,冲破高寒地区交通运力受阻的困局,开始彻底颠覆东北人的出行生活。
“高铁的尖端技术同样需要客运站的顶尖配套。”哈西枢纽地区智能管理项目负责人陈曦亮以此为哈西客站做一个比喻:“它既是一个车站,也是一个交通核心与城市核心,像心脏一样跳动着,以最快的时间聚集更多人气。这就决定了哈西客站配套设施必须站在一个更高级别,如智能化管理系统。”陈曦亮对在建的哈西客站智能管理系统讲了一个直观的细节:比如从火车站出来,可以先通过终端数据输出系统,查看出租车等候区目前有多少辆车、大致多久能行驶出哈西、途中是否堵车、客流量等信息。不久的将来,所有行经这里的人,都可以用智能科技对话哈西客站、对话哈尔滨这座城市。
哈大高铁试运行第一天,周玉敏坐在小板凳上,伸着脖子,仔细端详着崭新、宽敞、明亮的哈西客站候车大厅,淡淡的笑容在老人的脸上渐渐舒展。“你知道吗?今天,我们全楼的居民都过来参观了。”回想此前每次出门,先要经历一番“抓猪”似的赶火车情景,坐了大半辈子火车的周玉敏深有感触:“人老了,之所以还有心气这么盼着,就是想着哈尔滨能赶上先进城市的步子,我们也能从此更轻松、更安心、更有尊严地出行。”
高铁语境下的城间黏度
“东北同城”绝非仅仅提供一个交通运能的概念。在它背后,是一种城市之间各种资源的重新整合,形成脉动,从产生同城、聚能和辐射式的经济效应。
40分钟跑到长春看IMAX电影,是周玉敏这位时尚老人寄托在高铁上的梦。“听说梁朝伟能打个飞机去巴黎喂鸽子,现在咱要去长春看个电影再回来,才知道啥叫小资生活。”
“中东铁路使哈尔滨由一个渔村变成远近闻名的东方小巴黎。”哈西客站地区建设办公室主任王立奇试图讲述一个“因铁路引发的又一个城市故事”,“谁也没想到,当年的渔村如今已达500万人口、周边10个县市。这座城市因铁路而生,100年后也一定会因高铁而‘新生’。”
长达几十年的铁路出行时间被重塑,东北地区因高铁开始走向“3小时经济圈”的资源整合。高铁效应最大化释放了城市建设的速度,高铁在产业转移、人流动向、消费流通等方面所具备的显著效应,将为产业的提速发展提供新的动力引擎。这其中,反应最直接也是最迅速的,还是房地产。
“以前,这是一片荒地。”武汉高铁站的保洁人员张云芳曾是住在这附近的农民:“后来通了高铁,这的房价瞬间飙到1万以上,听说还得到处托关系,还不一定买得到。”
哈尔滨西客站的房地产拉动效应已经显现。跑房地产的,常常用这样一句话来打趣:“高铁一过,黄金万两。”距离哈尔滨西客站直线距离不及千米的东辉明珠园,几乎是整个哈西新区房地产走势的一个典型。“去年我进了户,属于下手比较晚的。”周玉敏说:“房子很快就卖光了,还有沈阳和大连人过来买。后来二手房也没了,好多外地人过来,根本看不着房子。”
哈尔滨人开始琢磨着在大连买房置业,而哈大高铁向非沿线城市的“蝴蝶效应”,比想象来得更快。“十一”长假期间,以“浪漫之都宜居大连”为主题的大连城市品牌东北巡展第五站在大庆举行,上万名大庆市民首日观展,热情高涨。哈大高铁一旦开通,大庆人花5个小时就能去大连――大庆市民已经开始怀揣自己的“大连计划”。
十年来,“沪宁”“沪杭”“京津城际”、“武广高铁”、“京沪高铁”在中国的版图上一步步延伸。高铁改变了百姓的出行习惯,也改变了沿线区域的经济格局。对于一座城市发展而言,铁路交通,特别是快速、便捷的高铁交通,就像是一支神奇的指挥棒,开到哪里,城市的大开发就热到哪里。
武广高铁两年来聚能效应带动的产业升级,具有可鉴性,也更加微观与直观。今年春节,武汉接待旅游团队同比增长160%,自1998年以来首次出现游客量进大于出。武广高铁为沿海产业向中部转移架起了一座方便之桥,开通当年便牵动了1000亿元的产业转移。“早上去广州采购,中午运上火车,晚上就能到武汉。”广州的很多服装批发公司瞄准武汉,去年投资千万进驻汉阳,也使广东最潮流的衣服款式以最快的更新速度进入武汉,大大刺激了武汉服装业的发展。该事件,在广州与武汉的服装界被称作“汉阳服装的高铁变局”。
山东的一些小城市因为京沪高铁开通,成为“长三角”、“京津冀”两大区域经济板块争相投资的热点,高铁使沿途的三级城市与省会城市联系得更加紧密,大量的人员流动也给这些三级城市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商机。这是南方高铁城市经济变局的诸多微观镜头。镜头背后,高铁正在进一步拉开骨架――延伸沿线地带的工业布局,促进产业结构的重新调整。
就在哈大高铁线上,长春与吉林已经开始在城铁沿线聚集企业。“长春的汽车业全国领先,而哈尔滨与长春既有京哈高速、102国道、省际公路,又有如今的高铁。”哈西客站地区建设办公室党组书记张惠涛,在与聚集在哈西新区的高端产业负责人的多次交流中,对哈尔滨的未来经济发展脉络,有了一个更加清晰的设想,“哈尔滨应该利用哈大高铁,首先加强与长春经济的互补性,比如利用化工业强势的吉林市,形成一个‘哈尔滨-长春-吉林’的‘金三角’,再与辽宁展开抗衡,利用高铁效应,避免哈尔滨在东北三省中被边缘化。真正的开放,应该是将哈尔滨与其他城市紧密联系在一起,使东北没有围墙,把哈尔滨摆到全国、甚至世界的棋盘上。”
把哈尔滨的声音用高铁传出去
高铁最直接的“双刃剑”效应在于,在资源流动与城间脉动的过程中,既加速了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推进,也可能使部分城市成为被“资源倒吸”的“高铁过道”。哈大高铁为哈尔滨划出一条发展轨迹,也同时提出了新的课题。
相比武汉、广州等城市的高铁站,哈西客站地区建设办公室的设计者们没有放弃对高铁沿途空间的利用:轮滑场、涂鸦墙、见缝插针的绿地公园和生态廊道冰灯、篮球场、步道板……哈西客站地区建设办公室的设计者们,力图把哈尔滨人的生活方式,通过高铁这张流动名片,做一种细腻的哈尔滨式的情感表达。
“哈尔滨人应该抓住一切机会,把哈尔滨人特有的声音传达出去。”在对高铁经济效应的诸多案例进行探究后,张惠涛对高铁城市的主动突围有更进一步的认识:“区域经济一体化,市场大了,机会多了,挑战也多了。要防止‘倒吸’,哈尔滨就得发挥自身优势,有吸引别人的东西,让产业落下来,人员落下来,人才吸引过来。”
人才势必要向发展更快的方向流动。几年前的上海聚集了大量高端人才,在高铁开通后的几年里,人才又大量流向发展机遇更多、速度更快的周边城市。目前,哈工大附近的地下室有很多实验室,有掌握各领域领先技术的人才,很多500强企业的“猎头”随时“埋伏”,伺机“挖人”。哈大高铁一旦形成资源流动,在借助别人的力量实现大发展、快发展同时,哈尔滨也需要迫切树立全新的人才价值观。
旅游、文化资源的流动,或将更快。比如哈尔滨的冰雪节品牌,就很可能成为高铁带动人流的最直接受益者。“这就带来新的问题:如何应对高客流?”参考武广高铁的旅游效应,张惠涛的分析是,哈尔滨未来可能涌进大量高端客流,对哈尔滨的餐饮、高端酒店、游乐场所和旅游线路等产业将提出新需求。“尤其是旅游资源整合,比如把吉林的雾凇和哈尔滨冰雪整合一条线路,或是把哈大高铁和对俄国际线路进行旅游对接……”
一提到高铁经济所勾画的未来,张惠涛、王立奇这样的哈西客站地区的建设者们,总是显得那么神采奕奕。“到那时,相信被高铁激发的哈尔滨会产生无穷的想象力与实践力,从自身内部增加新的城市吸引力,把哈尔滨的声音传达出去,也包括这座城市的无穷魅力。”
哈尔滨未来全新高铁生活场景近在咫尺,尽管还有很多值得期待的悬念。
但如果把现有逐渐成形的碎片慢慢拼凑,会发现,这个即将颠覆哈尔滨人出行生活的大事件,已经在细枝末节中铺开了一张图纸。图纸上面的布局与色彩,正等待被高铁时代激发潜能的这座城市,用智慧的头脑去丰富。

来源:哈尔滨新闻网

SANFILL 发表于 2012-10-9 17:51:25

{:4_83:}

wljh2211 发表于 2012-10-9 18:12:54

{:4_73:}{:4_83:}

虹桥路站 发表于 2012-10-10 12:30:57

与京沪穗连通的高铁才有客流。否则地方上没那么多客流的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一条线更新一座城”---高铁变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