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农民工用勤奋书写高铁历史
他姓巨,但身高只有1.62米;他是国家级技能大师,但只有高中学历;他写下几十万字的日记、诗歌和工具书,但说起自己的成绩来总显得语不成句。他叫巨晓林,一位并不高大、普通却又很不平凡的西北汉子。说他普通,是因为他是中国中铁180多万农民工中的一员;说他不平凡,是因为他的成长与中国电气化铁路的发展紧紧联系在一起。是巨晓林的细心和勤奋造就了新型“农民工”。图纸、书、笔记本,不管走到哪里,都是巨晓林身边必带的3件东西。只要工作中遇到弄不懂的问题,他就会随时记下来,老师傅、工友,不论长幼都是他请教的对象。20多年来,巨晓林共写下了 80多本、数十万字的工作笔记,创新了85项施工方法,创造经济效益1000多万元。他主编的《接触网施工经验和方法》被配发给数千名接触网工作为工具书,填补了国内铁路接触网工技能培训教材的一项空白。2010年,巨晓林开始接触高铁施工,从事高铁施工这两年他完成了8项技术革新,其中《降低合福客专四电接口预留施工不合格率》技术攻关成果获得全国工程建设优秀质量管理小组一等奖。
除了细心和勤奋外,巨晓林还有一股“轴劲”。进了公司参加军训,一个月后,从没当过兵的他,被子内务做得比教官还要标准。他的一项创新大大提高了施工效率,使工期紧张的问题得到解决,当专家组的德国专家知道这是一个只有高中文化的农民工的创新时,竖起大拇指:“中国工人了不起!”
光有“轴劲”还不足以支持巨晓林几十年如一日钻研不断。“创新成果得到实际的推广和应用,以及大家和组织的支持和认可是我前进的最重要动力。”为了促进巨晓林搞革新创造,中铁电气化局集团为他提供了全面支持。从特批他熄灯后可以点灯到给他单独一个办公桌、单独一间宿舍、专门为他配齐电脑和科研助手,并且在全国总工会、中国中铁等部门的支持下成立巨晓林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等,这么多年来,正是组织上的肯定和认可激励着巨晓林不断迸发出创新的能量。
2008年,巨晓林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2012年被评为全国创先争优优秀共产党员。在巨晓林的带动下,中铁电气化局集团涌现出一大批技术能手、优秀党员等先进模范。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又让我想起人民日报当年的那篇文章,中国的高铁司机十天就学会开高速列车...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