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nguintao 发表于 2009-6-14 03:20:05

[六一征文]站在列尾看风景



  十多年以后,当我坐在教室埋头艰深的数学定理和公式时,我会想起许多年前那个独自看火车的下午。那时还在读小学,每周末要去少年宫学画画(被送去学画画也是因为被爸妈看见我喜欢在地上用粉笔画火车),教室里可以看见铁路干线,每当火车经过,我就会停下画笔,极目远视,一边看还一边数火车,一节,两节……我在心里默念,还记得那时的货车约莫是四十多节一列,最后还会跟一两节短短的押运车。如此单调的工作,我竟然乐此不疲从事了好多年。现在想来,当时数火车的行为对现在的我至少有两点影响:其一,我已经从一个只会看火车画火车的小车迷,成长为一个拍火车、坐火车、逛海子铁路网的大车迷;其二,尽管早已经不数火车了,但我进大学时选择的却是基础数学专业。看来小时候的一些不起眼的行为和现在从事的事情还真是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要回忆童年还是先说说我们那城市吧,安徽淮南,典型的工业城市,靠煤炭和火力发电发展,拥有工业城市都具有的可憎面目,但它是我的家乡,还有什么不可缺点饶恕呢。说到这个城市的铁路,仅有一条干线通过——阜淮——淮南线,好在连接工厂矿山的支线货运铁路倒是很多。小时候的火车记忆主要还是支线货运火车。

  最早和火车相识是什么时候?那却是我记忆无法企及的。因为家就在铁路边上——虽然只是连接电厂与一个化工厂的支线,每天顶多两三次货运火车慢腾腾地经过,但对于一个孩子来说,那个火车世界已经足够丰富多彩了。还是父母跟我说的,说我还不会走路的时候,一听见火车叫就哭闹不止,直到父母抱着我去看火车才罢休。即使是大半夜的——若是被火车声弄醒了——也要闹着去看,半夜出去不方便,父母就托着我把我举过院墙让我看火车。“我们那会儿可真被你烦死了,火车有什么好看的?”很多年以后,我妈向我描述时还少不了抱怨。

  对了,那时我看到的火车还是呼哧呼哧的蒸汽机车,鲜红的大轮子,伴着活塞的往复运动,黑色的车身浑身散发着“白雾”,若是要加速,怒发冲冠一声吼叫,让我想看又不敢接近。这一切现在想来多美好啊,可惜当时既没有相机,也不会去管它是什么型号,所做就是听到火车来了便从家里窜出,远远地以敬畏的眼神目送它来去,直到它拐了个弯消失,然后心满意足地回到家里。因为急着看火车而摔破了腿忘关了门(村里不关门也没事,坏事的是放跑了家里的狗)是常有的事。

  火车没来的日子,伴着铁道也能度过一个愉快的下午。在一根铁轨上摆上一排石子,蹲在另一根钢轨后面瞄准对面钢轨上的石子逐一打飞(这可是我自己“发明”的游戏);或者沿着铁路“暴走”,探访这条铁路通向何方,那时暴走的结果是来到铁路进入电厂的大门前却不敢进去,伸头望了望里面分叉的铁轨,恋恋不舍地回头走了。当时暴走的路程不过是现在十分钟的步行,可在当时简直是完成了一次惊心动魄的壮举呢(显然是背着父母跑出来的)。

  破坏铁路的事情也不是没干过,比如放各种各样的东西在铁轨上让火车碾,石子可以碾成白灰,铁钉可以碾平成“宝剑”,酒瓶盖子当然就成了小薄圆盘(曾经我好像收集了一大堆被压扁的酒瓶盖子),最有意思的要数放小爆竹让火车碾,劈里啪啦的就被碾炸了,比放炮还过瘾。请想象一下当时的情形,听见或者看见火车远远地来了,正在铁路边玩耍的几个孩子便冲过去在铁轨上摆好已经准备好的“待碾物品”,没有准备东西的也不甘心放走火车,得找几个石子什么的摆上去,火车越来越近了还有胆大的在耐心摆东西(好在火车很慢一般时间都充裕,而且记忆中一直没出现伤人事故),火车终于来到眼前,大家立在一边,眼睛紧盯着摆放的小玩意儿,于是吭哧吭哧,蒸汽机车的大红轮子碾了过去(写到这里,我眼前又浮现出当时紧盯着火车轮子看到的画面,突然想起蒸汽机车(应该是前进型)的大红轮子前面还是有一个小轮子的!毕竟看了很多次火车碾过的镜头,这一点从记忆深处浮上来,倒是愈发明确起来了!),真不知道当时的司机在车上是什么感受。唉,真是对不住了。不过当时我们可不管这些,火车一过,大家一拥而上,俯身观察刚才火车的“杰作”,并且互相比较碾压效果,交换所得,那情形,还真是煞有介事。

  记得小学时还写了一篇题目就叫《火车脱轨》的作文,那似乎是我的第一篇不以《记一件难忘的事》那样的东西作为标题而写的作文,换言之,是写自己想写的东西。就是记录了我看到的一次火车脱轨事故以及铁路工人把火车弄回轨道的过程,文章还被老师大肆赞扬了一番。其实事故就发生在家门口那条支线铁路上(火车常常被我们这群孩子虐待,哪能不脱轨),情况也并非特别严重,只有几个大红色前轮离开了轨道。火车上的人下来,插了一副三角形的钢铁器具到脱轨的车轮下,那个器具一端在车轮下,一端与轨道相切,为了增大摩擦,还放了几颗石子在轮下,一切就绪,蒸汽机车一鼓作气,轮子打了几个空转,碾碎了几颗石子,车子就开上铁轨了。这件事之所以印象深刻,是因为第一次近距离接触火车,毕竟开动的蒸汽机车是那么有威慑力,而那天它竟然停下来动弹不得,我才第一次有机会不慌不忙把火车好好打量个遍。而看到火车上的司机走下来站在我们身边对于当时的我而言简直像和大人物站在一起一样激动,要知道在平时,我们可都是带着羡慕的眼神仰视他们在驾驶室里经过的,而他们也几乎无视我们这群毛孩子的存在。有一阵子我可是非常佩服火车司机,他们怎么能这么准确地操纵火车使火车就在两跟钢轨上行驶而不掉下来呢?想想火车司机要小心翼翼地握着方向盘(我曾经以为火车是有方向盘的……)手一抖可就要脱轨了,真不容易,跟开火车相比,会开汽车才不算什么。后来我所具有的常识已经让我不相信火车司机有如此大能耐,又经过无数次观察终于发现了火车轮子形状的奥秘,很快又搞清了道岔的原理,一切都水落石出了。印象中这是第一次获得提问、观察、思考并解决问题的科学训练,也是第一次感觉到了思考的快乐——高兴了好一阵子。

  我在我们那村子长到八九岁,所见只有那一条支线和唯一的蒸汽货运列车。后来去市里少年宫学画画,才第一次接触干线铁路和机车。第一次看见不冒烟的火车,看见客运列车,还有那速度,那火车长度,都是只见过支线货运列车的我不可想象的(当然这也是现在的人们不敢想象的,不过是朝相反的方向)。于是每周盼着学画画,更是期待看火车。也就是那时,开始了数火车。

  很巧合的是,从小到大,身边一直有铁路相伴。上初中后,搬离了那个紧邻电厂货运支线的有院子有柿子树有狗的家,来到了市里住进了笼子一般的住宅楼,好在我的卧室隔着一条马路就是铁路,而且是正线,离淮南火车站只有几百米!看车相当舒适。最喜欢在深夜看夜行列车驶过,一长串开着灯的车窗宛如一串珍珠划过。此时若是躺在床上,还可以看见一串灯光划过我卧室的窗户。伴着列车轻微的哐当声,我就幻想此时我正睡在列车上,幻想着列车冲破黑暗在原野上奔驰,就这样很快进入了梦乡。

  而我的高中——淮南二中,也是紧邻铁路干线,靠近淮南西货运编组站,在教室里即可看见火车,因为看火车走神被批评也就在所难免了。高中期间还把一位同学“培养”成了火车迷,经常共同走神观看某列傍晚时分被夕阳映成金黄的绿皮,这列车简直成了他在高中艰难困苦中的精神寄托,如他在类似于同学录之类的东西上给我写的:“美好的东西还有很多,记得还有傍晚的那列金黄色的绿皮。”


  就这样在目送一列一列的火车中,我也送走了我的童年和中学时代。可是真的火车迷是不满足于看火车的,得坐上火车体验。第一次坐火车是96年,我八岁,去上海参加一个绘画比赛的颁奖。车票好像是五十元,绿皮——肯定的。记得那时我一听五十元觉得还挺便宜的,看来绿皮的价格即使对于一个孩子都是平易的。路途没有一点印象了,只记得在上海打车去动物园就花掉了火车票的钱,上海好多高架桥,动物园里的河马拉屎还甩尾巴……抱歉抱歉,扯远了,记忆就是这么奇怪。

  97年参加了一个去北京玩的夏令营还得从蚌埠坐火车,这次就不是绿皮了,因为窗户根本就打不开,而我旁边的窗户竟然密密麻麻都是裂纹,估计是被砸的,依然粘合在一起没有破碎。虽然是夜行车,我还想看风景,隔着裂纹眼瞅着看风景脖子都酸了,不过还是几乎看了一路。带团的老师大约十分惊奇,这孩子,黑咕隆咚的,看什么呢?

  后来又几次坐火车去合肥、苏州,从苏州回来那一次,看了一路京沪沿线的里程碑,还在随身携带的地图册上记录之——已经很有职业车迷的范儿了。不过那时有一件事做得很蠢:坐绿皮肯定喜欢把头伸出去看风景了,这样做有一点不好,前面车厢厕所沿途抛洒的排泄物会呈水雾状迎面扑来,而当时天真的我以为火车“漏水”,还当作是火车带给我的凉爽的馈赠一边探头吹风一边美滋滋地让“水雾”“亲吻”脸庞,当我知道“水雾”的真相又是很久以后了……

  不过以上的火车乘坐经历都是“事出有因”,专门为了坐火车而坐火车,已经是高中二年级的暑假——虽然已经不能算是童年,但还是让我一并说完吧。整天埋头课本,又有窗前的火车诱惑,怎能不心动。第一次体验,买了淮南到九龙岗(淮南的一个镇,与淮南站不过相距十几公里)的票,1.5元。晴天,绿皮,抛开学业,快乐得像春天里满山撒欢儿的狗熊。不过二十几分钟的旅途,走出九龙岗破败的站房,坐公交回家。那是一列“站站乐”,可惜现在淮南线上已经没有这种车了。还是那个暑假,又体验了一把淮南——阜阳一天往返旅。旅行的理由就是从来没有从淮南坐火车向西,甚至从来没有踏上淮南西边的土地。旅行计划周密,相当完美。绿皮早去傍晚回,在阜阳期间逛了书店(无论去哪里,休闲地方首选书店),去了一个小公园,还坐在那里花半下午细心画了一幅公园里的一座清朝时期的塔——文峰塔,引得很多当地的大妈大婶围观。

  大学来到武汉,来回当然1616/7/8次列车。夜车,没风景看,人又多,可是现在被“和谐”掉了,还挺怀念的。毕竟,三年大学来回路上的记忆都在这列车上。大学期间没怎么旅行,只是连续两年暑假去贵州山区支教,被西南铁路的壮美震撼了,烟雨朦胧的西南群山之间的一座小站这个形象常常在我的梦境中出现。不得不提1645次贵阳到汉口(现在似乎延伸到了郑州),这是去年我在贵州突发胃穿孔,手术后出院返回武汉乘坐的列车。列车上的贵州乘务员非常好,由于我手术后暂时还不能吃普通饭菜只能吃软面条,我妈就拿自己带的面条去餐车,他们没有拒绝,而且为了把面条煮软费了不少火,还分文未收。在这趟车上还遇见很热情的旅客,主动和我调换铺位。身体的疼痛已然淡忘,只留下这趟车带给我的美好回忆。

  现在身在武汉,有很多看火车的好地方,铁路线发达,行动也比以前自由,可惜却很久没有体验火车了。学业很重是一个原因,也是一个理由。若是深究原因,每一次为了火车而进行的火车之旅实际上都是对现实的一种“叛逃”,一种不妥协的姿态,毕竟“正常人”断然不至于没事坐火车转悠,因为有很多“正事”需要去做。可是如果长期把眼睛盯在“正事”上,还有能力判断那是否为“正事”吗?我恐怕是已经在忙碌中堕入现实的平庸。正因为如此,我最近重拾对火车的热情,纵然不能挽救我堕入现实性的平庸或者压根不存在那种说法,就是为了满足本能的喜爱,满足旅行的渴望,也该出去走走了。


  记忆的闸门一旦打开就很难收住,简直像站在列尾看风景。啰嗦了这么多,不过是我个人的回忆,实在抱歉。

  每个火车迷都有自己的火车记忆,尤其是童年的回忆,想起来总让人倍感温暖。每个人的回忆都是独特的,但或许会有一些记忆碎片是重合交织的。谨希望我自己的回忆能让你也想起自己的童年和铁路记忆,能让你重拾些许儿时的快乐。

[ 本帖最后由 penguintao 于 2009-6-14 04:05 编辑 ]

penguintao 发表于 2009-6-20 00:47:07

武昌通勤列车上

penguintao 发表于 2009-6-20 07:34:20

列尾的风景2

penguintao 发表于 2009-6-20 07:34:58

列尾的风景3

penguintao 发表于 2009-6-20 07:38:40

列尾的风景4

丹东铁丝儿 发表于 2009-6-20 17:04:28

顶顶顶:lol

wlj1965518 发表于 2009-6-22 01:12:30

也顶一张我的列尾风景,摄于二通道淮南线

Y.F.Zhou 发表于 2009-7-13 08:58:09

从业没有坐过最后一节车厢。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六一征文]站在列尾看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