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hilleS
发表于 2007-10-9 02:15:33
看上去不怎么样的城
AchilleS
发表于 2007-10-9 02:15:59
天气还可以
AchilleS
发表于 2007-10-9 02:17:04
前方就是长达4km多的西坑仔隧道
AchilleS
发表于 2007-10-9 02:17:50
进隧了,出来便已经在对面山上了
AchilleS
发表于 2007-10-9 02:18:37
出隧以后拍对面山上来时的路,真的很有回龙道的气势
AchilleS
发表于 2007-10-9 02:19:21
湖头站,泉州公司的DF5
AchilleS
发表于 2007-10-9 02:19:58
安溪接近
AchilleS
发表于 2007-10-9 02:20:59
安溪站
AchilleS
发表于 2007-10-9 02:21:16
仑苍站
AchilleS
发表于 2007-10-9 02:21:40
这个通勤现在还有没有了?
AchilleS
发表于 2007-10-9 02:21:59
泉州西站
AchilleS
发表于 2007-10-9 02:22:16
泉州到达
AchilleS
发表于 2007-10-9 02:22:35
出站地道口
AchilleS
发表于 2007-10-9 02:22:59
远处山上郑成功的塑像
AchilleS
发表于 2007-10-9 02:23:17
泉州站外景
AchilleS
发表于 2007-10-9 02:24:50
下午去游览了灵山圣墓
我国现存最古老、最完好的伊斯兰教圣迹,在清源山风景名胜区灵山景区内。1988年1月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据明代何乔远《闽书》记载:唐武德年间(公元618-626年),穆罕默德遣四贤徒来华,一贤传教广州;二贤传教扬州;三贤沙仕谒、四贤我高仕传教泉州,卒葬灵山。葬后是山夜光显发,人异其灵圣,故名曰圣墓,山曰灵山。现存两墓并列,墓盖用花岗岩雕刻,墓后倚山建马蹄形回廊,高约3米,回廊中的几根石柱颇似织布的棱子,古建筑专家称之为棱形柱,具有典型的唐代建筑特色。廊内有历代石碑5方,正中为元至治二年(公元1322年)立的阿拉伯文辉绿岩碑刻,记述两位先贤在法厄福尔时代(学者考证:“法厄福尔时代系古代阿拉伯对唐朝皇帝的称呼”)来到这个国度。右侧一方为明永乐十五年(公元1417年)郑和第五次下西洋途经泉州,来此祭告行香后属下为之所立的记事碑,上刻:“钦差总兵太监郑和前往西洋忽鲁谟斯等国公干,永乐十五年五月十六日于此行香,望圣灵庇佑。镇扶蒲和日记立”。墓上的石亭系1962年重建,墓周围还有一些历代的伊斯兰教徒的石棺墓,上刻伊斯兰教常用的“云月”图案或《古兰经》片段。墓前放有一天然巨石,风吹欲动,手推能晃,故称“风动石”,明代泉州知府周道光题刻“碧玉毬”三个大字。这块风动石是泉州著名八景之一,曰“玉球风动”。伊斯兰教圣墓已成为研究泉州海外交通史及伊斯兰教传播史的重要史迹。
AchilleS
发表于 2007-10-9 02:27:18
翌日清晨,去开元寺游览,此为开元寺东侧的镇国塔
AchilleS
发表于 2007-10-9 02:27:46
菩提树
AchilleS
发表于 2007-10-9 02:28:40
开元寺西侧的仁寿塔
AchilleS
发表于 2007-10-9 02:29:11
汽车赴崇武古城游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