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ongzhiw
发表于 2006-11-30 12:24:53
原帖由 T29-6057-K82 于 2006-11-29 20:42 发表
兄弟过奖了.....
手头上只有上行的这个新清风亭隧道的图,所以也只好凑合用了。不过既然写了个新字就肯定有旧的,我当时也猜测正[牌的清风亭隧道应该在下行(此段上下行分开的比较远)。不过旧的隧道还能保留 ...
显然是文版某次腐败之乘拍的!!!
:lol ..!!
X2000
发表于 2006-11-30 12:36:30
FY对猫有兴趣还是对猫的JJ有兴趣``??:Q
slongzhiw
发表于 2006-11-30 13:10:22
原帖由 X2000 于 2006-11-30 12:36 发表
FY对猫有兴趣还是对猫的JJ有兴趣``??:Q
某雌性的..:lol
X2000
发表于 2006-11-30 13:30:35
原帖由 slongzhiw 于 2006-11-30 13:10 发表
某雌性的..:lol
哎,此人已无药可救也``,人道毁灭吧~
(PS:FY已经成为了桂粤港众人们茶余饭后忽悠的唯一对象``:D :loveliness: :lol :) )
清风亭
发表于 2006-11-30 15:18:20
原帖由 世事如淇1985 于 2006-11-29 23:24 发表
老乡见老乡,背后打一枪……嘻嘻。偶也是广东韶关人氏哦……
早就认识你了,1985哥哥仔,只不过当时我还是游客身份,无缘攀谈,哈哈。
清风亭
发表于 2006-11-30 15:27:24
原帖由 T29-6057-K82 于 2006-11-29 23:40 发表
韶关的车迷开始多了~~~以后到韶关就有着落了:lol
文俊兄,若想到韶关来,可找肥尤带路,他有同学住市区,FB方便,哈哈。
众多丐段兄弟,我也是讲粤语的,你们的粤语回帖我看得明白,只是我打不出粤语文字,故习惯于用国语回帖,见谅。
清风亭
发表于 2006-11-30 15:53:09
文俊兄:好像广州---郴州间有三个隧道是以前粤汉铁路时期的原版老隧道。隧道上都写有:民国XX年建。
好像都是在下行线,韶广间就只有“清风亭”一个,韶郴间有两个,下行坪石出站两公里左右的第一个隧道:“坪石一号隧道”
另一个是郴州站下行出站后走5公里左右的第一个[或第二个,记不清了]隧道:“虎形坳隧道”。
文俊兄是否有兴趣探访跨越一番,再创作出一篇“古道寻幽”的大作来,让我等车迷朋友们一睹为快。期盼中。
T29-6057-K82
发表于 2006-11-30 20:44:44
原帖由 清风亭 于 2006-11-30 15:53 发表
文俊兄:好像广州---郴州间有三个隧道是以前粤汉铁路时期的原版老隧道。隧道上都写有:民国XX年建。
好像都是在下行线,韶广间就只有“清风亭”一个,韶郴间有两个,下行坪石出站两公里左右的第一个隧道: ...
没错,都是下行线,不过湖南境内的暂时没有接触过。
坪石下行应该是梯子岭隧道,明天回家后贴出来。
T29-6057-K82
发表于 2006-11-30 20:52:20
原帖由 slongzhiw 于 2006-11-30 12:24 发表
显然是文版某次腐败之乘拍的!!!
:lol ..!!
显然该次是极为失败滴…………
清风亭
发表于 2006-11-30 21:12:06
文俊兄:“梯子岭隧道”是正确的,我记错了。是否为出站后第一个隧道呢?
有六年时间没走过韶关以北了。
X2000
发表于 2006-11-30 21:15:25
原帖由 T29-6057-K82 于 2006-11-30 20:52 发表
显然该次是极为失败滴…………
何来失败之有``??
T29-6057-K82
发表于 2006-12-1 08:21:20
借X2000兄的宝地下蛋~~~
清风亭兄所说的梯子岭隧道
T29-6057-K82
发表于 2006-12-1 08:22:17
老线就在隧道口不到100米的南面
T29-6057-K82
发表于 2006-12-1 08:23:30
:lol
T29-6057-K82
发表于 2006-12-1 08:24:34
:( 已经被抹去日期的老隧道
T29-6057-K82
发表于 2006-12-1 08:25:19
:(
T29-6057-K82
发表于 2006-12-1 08:26:02
:'(
T29-6057-K82
发表于 2006-12-1 08:28:22
这几个字估计是由于太危险所以没被人抹掉(中国人哪....)....或者根本没人留意到有这几个字........
T29-6057-K82
发表于 2006-12-1 08:29:46
这个就不同了.....为了证明本朝是光明伟大的而把前朝的名号抹掉......
清风亭
发表于 2006-12-1 10:19:17
谢谢文俊兄提供的如此详细资料。
如此近距离地看到这些老隧道面目,我也是第一次。毕竟以前的观看都是随车而过的。
那“梯子岭隧道”看来也是被抹去了修建者和修建日期,只剩下“梯子岭隧道”这五个净字了。
这老版“省界桥”看来仍是保持得原汁原味,修建着凌鸿勋先生的大名和修建时间仍然历历在目,抚今追昔,感叹不已。
我好象是在哪儿资料看到的:这“省界桥”三字乃于佑任先生宝墨,但现在看到文俊兄的近距离拍图,并无提及,如此说来,应是我的记忆有误。 如按“省界桥”三字旁边即写着“凌鸿勋”三字,可否理解为“省界桥”三字乃凌鸿勋先生所提呢?文峻兄可有确凿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