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干线E3系
新干线E3系乃JR东日本的新干线直行特急(迷你新干线)用新干线车辆。1997年(日本平成9年)3月22日开通的秋田新干线,正式使用基本番台的E3系电车。到了1999年(日本平成11年),山形新干线伸延至新庄,E3系1000番台亦于山形新干线开始行走,所以E3系电车总共有两种编组。
E3系电车的制造商分别为川崎重工业和东急车辆。2002年以后的こまち(小町号)由川崎重工业制造,而つばさ(飞翼号)则由东急车辆制造。
直至2005年7月14日,JR东日本的E3系有以下的编组存在:
秋田新干线:R编组─26列﹝R1-R26﹞
山形新干线:L编组─3列﹝L51-L53﹞
秋田新干线用的E3系0番台,由第三事业的秋田新干线车两保有株式会社所拥有,以租借形式租予JR东日本使用。1998年以后生产的E328形(14号车)全车及R17~23编成,则由JR东日本所拥有。而山形新干线用的1000番代,属JR东日本所有的。
R1编成
1995年(日本平成7年)制造的量产先驱车
初期使用的集电弓是双臂式,不过,现在改为单臂式的集电弓;
前照灯的位置驾驶室上部,现时仍然使用中;
当打开容纳自动并结装置的前头部的咀的话,看起来像“樱桃小口”;
装置了DS-ATC;
由秋田新干线保有株式会社所拥有。
R2~R16编成
1997年通车时的量产车。登场时,每列5辆组成。量产车与先行车在前照灯的配置上由运转室上部改至下部,前照灯的形状与及先头部形状也被变更。1998年开始增加为6辆组成。装置了DS-ATC。
R17编成
1998年的增备车。自本编成后以基本6辆编成登场。驾驶室前面水拨为2支。装置了DS-ATC。
R18~26编成
2002年(日本平成14年)─2005年(日本平成17年)的增备车。车身外幌的材料由氨酯改为合成橡胶。换入了拥有可移动座面的坐位。Inverter素子由GTO转为IGBT。装置了DS-ATC
资料:
起动加速度:1.6 km/h/s
营运最高速度:275km/h
设计最高速度:275km/h
轨距:1435mm(标准轨)
电气方式:交流25000V 50Hz
交流20000V 50Hz
控制装置:VVVF Inverter控制
制动方式:回生、电气指令式制动等
先行量产车:
http://ja.wikipedia.org/upload/7/7a/Komachir1.jpg
[ 本帖最后由 lokqw 于 2006-8-12 23:42 编辑 ] 续 1000番台
E3系1000番台乃1999年山形新干线新庄开业时的增备车辆,L51和L52两个编成,每个编成跟400系一样是每组7辆编成。 2005年增加了L53的编组,即合共有L51─53编成,全部均属山形车厂所管理,跟400系一起共同行走。装载了DS-ATC。
迷你新干线,就是将日本"在来线"(指国铁原来就存在的干线)1067mm轨距拓宽成为标准轨距,但仍沿用在来线的月台规格、路线标准、隧道净空断面,因此必须使用小一号的列车。迷你新干线的列车车箱尺寸与在来线相同,车长20.5m、宽2.95m、高4.07m、轴重13吨,与新干线列车长25m、宽3.38m、高4.11m、轴重17吨相比小了一号,故称为迷你新干线。迷你新干线列车除车身比较在来线尺寸外,使用的轨距与新干线相同。
迷你新干线的电力系统亦为双重设计,它可使用在来线交流电AC20Kv 、50HZ电压,以时速130公里行驶,驶入东北新干线区间时,恢复交流电AC25Kv 、50HZ电压以时速240公里行驶。行车控制系统必须装设在来线的ATS系统及新干线的ATC系统。 收藏,继续支持~~ 蛮帅的 国内的动车组要是能学学新干线的涂装就好了. 内装: 我的最爱 原帖由 E3特急 于 2006-8-14 13:07 发表
我的最爱
地球人都知道啊.呵呵;P:):lol E3图片让我好找啊 楼主还有吗?1028×768的 雪地里的E3 原帖由 川B621000 于 2006-8-14 22:21 发表
E3图片让我好找啊 楼主还有吗?1028×768的 雪地里的E3
不能不报答你们的支持,但未必是! 绩 看E3就要看雪景
漂亮的说 哇 太漂亮了 谢谢 我记忆里的那张有点像我的头像那张 是在行驶中(因该是转弯) 车头附近飞溅起很多雪花 看完这个,回想起郑州2006的春运大雪,不堪回首的经历.....更加郁闷.
[ 本帖最后由 26路车队 于 2006-8-15 23:25 编辑 ] 寒~~ 原帖由 26路车队 于 2006-8-15 23:16 发表
看完这个,回想起郑州2006的春运大雪,不堪回首的经历.....更加郁闷.
不说什么了,多大点儿雪啊,就弄成那个样子……
页:
[1]